【都市農業】比利時團隊訪馬寶寶吃農家菜 團員:此地值得保留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香港農場愈來愈少,包括「馬寶寶社區農場」等大量新界東北的農地,皆面臨遭收地的命運。上星期,來自比利時研究城市耕作的團隊,一行10人來到香港考察,其中一站是到訪「馬寶寶社區農場」,吃罷農場種植的食物、參觀田園之後,其中一位團隊Nicholas,了解過馬寶寶的前世今生後直言:「這個地方值得保留下去!」
團隊指,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農業發展同樣面對土地問題,但政府思維漸變,逐步視農地為公共設施,正研究如何保育原有農地,與香港這邊的態度截然不同。

比時行一行10人的團隊到馬寶寶社區農場考察,了解他們如何以廚餘自製肥料。(呂嘉麗攝)

為數10人的比利時團隊之中,有的從事農業學術研究、有的在大學農業顧問部門,為不同公私營機構提供「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的專業意見,亦有幾位開展各式Start-up公司,都是廿來歲的年輕人。他們上周三(11月2日)到訪位於粉嶺馬屎埔的馬寶寶社區農場,期間更有機會一嚐農家菜,材料大多都是農場出品,有人吃過蕃薯葉後,大讚好味道,不過這些味道可能很快成為歷史,馬寶寶社區農場成員卓佳佳向他們坦言,馬屎埔正面臨發展商收地,團員之一的Nicholas Tsurukawa深感可惜:「這個地方值得保留下去,尤其是附近有這麼多樓宇,如果可以讓附近居民自給自足便非常好了。」

卓佳佳解釋新界東北面臨收地,大量農場將會消失。(呂嘉麗攝)

布魯塞爾:都市農業是潮流 住宅因此升值

近年,可持續發展是減慢氣候變化的關鍵詞,而城市農業就則是其中一種策略,因為當食物只在同一地方生產和食用,因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將大大減少,從而改善城市氣候。香港和布魯塞爾同樣國際都會,後者更是歐洲交通樞紐,要實踐都市農業同樣面對「土地問題」,事關其農地面積及從事農業的人正不斷下降,不過跟香港政府的態度相反,布魯塞爾政府推廣都市農業的很大決心 ── 他們定下目標,冀2035年,將城市生產蔬果的自給自足率提升至30%。成員之一Alexandre在大學任職都市農業中心,他說在布魯塞爾,愈來愈多當地市民願意利用工餘時間種植,影響所及,將耕作元素融入公營和私人的發展項目愈見流行,天台農場和社區園圃等各式模式,都有機會令這些住宅項目升值。

布魯塞爾的失業率高企,在2015年為18.8%,團隊成員Nicolas認為,推動都市農業亦有利創造就業機會,就以團隊為例,當中的Start-up公司,業務包括推廣昆蟲作為食材、室內種植磨菇,以及推廣魚菜共生,統統都是因為都市農業而衍生出來,然而Nicholas說:「他們都是非常聰明的人,可以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不錯的薪水,只是他們想因為想推動城市耕作,成立了start-up公司,希望可以成為一個示範,讓社會知道不同的可能性。」

他們一嚐農家菜,食材大多都是馬寶寶社區農場出品。(呂嘉麗攝)

視農地為公共建設 布市政府可介入交易保農地

早前的橫洲建屋爭議,引起開發棕地的爭論;布魯塞爾同樣面對土地問題,當地人則認為,何不將已空置的樓房重建?

Nicholas在比利時的博士論文研究政策及規管對都市農業的影響,他認為政府的規管制度,乃城市農業成敗關鍵。他指,布魯塞爾近年有個新決定:將農地視為公共建設,如學校、醫院、綠化空間一樣:「如果有農夫退休了想賣農地,政府可以介入那個交易,將農地保留。」這樣有助確保農地不會大量地減少。

但Nicholas承認,不同城市有不同歷史,面對不同環境,政策須因地制宜。例如比利時其中一個重要城市列日(Liège)曾是重金屬工業區,隨着全球化興起,當地人的工資無法與發展中國家競爭,當地工業息微,大量工廠空置,怎樣將工廠變成農場、將工廠地去污染便是核心問題。

政府雖推行新農業政策,大量新界東北農地卻面臨收地。(呂嘉麗攝)

香港農業政策有保護農地的決心?

反觀香港,政府的農業政策素來欠缺具體藍圖,直至今年年初,特首梁振英於《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將推行新農業政策,旨在推動本地農業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包括設立75至80公頃的農業園、進行有關農地的顧問研究、成立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等等。現時本港約有2400個農場,據規劃署,劃作農地同途的面積有5,100公頃,但2013年立法會數據顯示,香港農地總面積為4,523公頃,比1997年的6,080公頃下跌四分之一。據漁護署資料顯示,用作生產蔬菜、花卉、雜糧作物及果樹的耕地面積分別只有287公頃、121公頃、12公頃和265公頃,加起來都不足800公頃,顯示大量農地不作農用,參考本地蔬菜的市佔率,由90年代的30%降至2011年的2.3%。

自80年代,發展商大量買入農地,被稱為囤地。而地契並無規定土地業權人必須使用農地、不得閒置。土地是否用於農業生產,取決於土地業權人的決定,不少農地被用作貨櫃場或停車場。

比利時的情況雖不可與香港直接比較,但其視農地為公共設施、加以保留,以及其本地生產自給自足達30%的目標,卻讓我們看到,要推動都市農業,在乎決心。

馬屎埔有農地已被圍封,遺下幾頭黑草羊。(呂嘉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