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儲過百種子 樹藝師聽植物說香港故事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你知道台灣相思曾為香港防止山泥傾瀉嗎?
香港有百餘個風水林,大多是樟樹、榕樹,你知道原因嗎?
樹藝師Sam Chan仔細研究城市路邊的植物,發現它們就如人一樣有生命、有呼吸,甚至與香港某段歷史交會過而留下足跡。30年前他已開始走訪山頭村落,至今收集了過百種種子,在它們身上細看香港故事。

以下是Sam部分的種子收藏,最久遠的收藏已有30年歷史。(林綺琪攝)

「一粒種子可以講好多嘢,唔好睇小佢,佢可以講出香港嘅故事同歷史。」

訪問這天,Sam帶來了工具箱、鐵罐,裏面盛載了好幾十款種子。他每拿一款出來,就說出一個種子與他成長的故事。

儲種子這回事,Sam可說是佔了先天的優勢,因為在荃灣光板田村長大的他,自小已習慣與大自然共處。早上聽到鳥鳴蟲叫,黃昏時百鳥歸巢,他見怪不怪。

Sam現時儲了百多款種子,訪問當天只帶來了數十種,他說家中尚有大量「珍藏」。(林綺琪攝)
這是嶺南山竹子的種子,又名「黃牙果」。Sam憶述小時候與朋友玩耍,遭對方整蠱而吃下黃牙果,詎料牙齒全變成黃色,往後一星期如何刷牙都刷不掉。
川穀的種子,又名薏苡仁。由於種子中空首尾皆有一個小孔,小時候是女孩子「串珠仔」的材料。Sam說他這一瓶也是準備送給妹妹,因為近日對方又懷緬起小時候玩意,着他帶點「珠仔」來。
南酸棗又名四眼仔,看它的種子一端有數個小洞,活像人的眼睛,便知道它名字的由來。
這是無患子,由於它的果皮含有皂素,接觸水後再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從前的人一般會用來做清潔劑。

植樹 各有前因

起初他喜歡植物,後來多看了相關書籍,便了解到不同植物與香港的關係。為了儲不同的種子,他會在行山、到香港不同地方遊歷時,撿拾樹木掉在地上的種子或果實,帶回家中。連果實的,他會將果吃掉,或是放在家中任其腐爛,再將果核曬乾儲起。30年間,他已儲了100多種不同的香港種子,過程中亦讓他重新認識這個香港。

例如現時隨處可見的台灣相思,原來是因為二戰後很多樹木均被砍掉,政府為防止光禿禿的山坡發生山泥傾瀉,遂在五六十年代大批種植快速生長的台灣相思。惟這種樹只有大約50年壽命,至近年已邁進老年期,恐有塌樹危險,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年5月在網誌中透露,路政署擬將轄下全港7.5萬棵台灣相思逐步斬去。

根據漁護署的資料顯示,香港有116個風水林。Sam說風水林的出現,是居民為了尋求理想的居所,或相信風水林帶來好運,因此多會種植生命力強的樹木,例如樟樹和榕樹,因為這兩種樹動輒有幾百歲壽命;風水林亦多見常綠闊葉樹和果樹。另外,樟樹亦是良好的建築材料,在日治時期,香港的樟樹更多被日本人砍伐,運回日本建廟宇、修葺古建築。

Sam說道,透過與樹木的接觸,甚至環抱它,可傾聽到樹幹內有水流動、感受到它的生命。他便曾擁抱黃桐和桉樹,聽它們的心跳聲。(吳鍾坤攝)

聽聽樹友心跳

說起樟樹,Sam記起大埔社山村便有一棵直徑達3米的樟樹。他說自己定期會去看對方;說起來,今年他也差不多時候要去探望它了。

Sam當種子、植物是朋友,會去探望它們,也會與對方聊天。他直言,有時身邊至親也未必太了解他。有時候,一些事情難以向人啟齒,他就在家中拿出種子收藏,與它們聊天,因為它們「唔會駁你嘴」。

他也不時會去抱抱樹木,關心一下老朋友。曾經,他便在樹林內環抱着一棵黃桐樹,也抱過桉樹。他說當周遭環境很寧靜,加上個人心思平靜時,會聽得見樹幹裏導管流水的聲音,「你會感覺到佢哋有生命。」他形容這種聲音是樹木的「心跳聲」;樹幹較粗、樹皮較薄、平滑的,聲音會更響。而樹木的面貌亦會因四季而改變:春天會長新葉、開花;夏天會結果;秋天會變色、落葉;冬天則只剩下樹枝--就如人的外表隨歲月而變。

紅棉扶了一把

Sam說,樹木會釋放出芬多精,「你攬吓佢,或多或少會畀到你能量,至少可以紓緩你嘅情緒。」對他而言,樹木不斷生長,種子也有生命、活力,每粒種子都可以帶出正能量。

「樹葉會變脆、會枯萎,種子就唔會,任何植物、農作物都係由呢度開始。」

小四已經開始出來當童工的他,自言年青時生活很苦。那時考到中學,因為性格反叛不去讀。工作 一年後與小學同學聚會,發現只有自己沒有讀書,與同學難以溝通,遂報讀夜校重返校園。那時半工讀十分疲累,由中一讀到中五,連同他班上只有3個人能順利畢業。其後,他在不同工廠打工,輾轉做過近50行。他憶述,上班有時很沮喪、被老闆罵很受氣,朋友又未必有時間聽他訴苦。那些時候,他便會拿出自己當時儲下的10多種種子,與對方傾訴,也提醒自己要如種子般堅忍:「望吓望吓就會開心返。」

Sam說自己不開心時,會拿出自己收藏的種子,與它們聊天:「望吓望吓就會開心返。」

種子也曾助他渡過最艱難的日子。說起那段故事,他先是沉默,然後「唉」了一聲。過了一會,他拿出一個小膠盒,問:「嗰陣80年代有首歌,《紅棉》,有冇聽過?」打開來,裏面是木棉樹的種子和滿滿的棉絮。

原來Sam家中本有6兄弟,他排第二,弟妹比他年幼十餘年。1982年,大哥因車禍去世,他變成老大。兩年後,父親鬱鬱而終。大哥出事前,Sam一日打幾份工,幫人補習、做琴行職員、在超市打工,這樣的日子維持了五六年。他坦言兩名至親相繼過世後的日子,實在是十分艱難。

當時有《紅棉》這流行曲,他翻查木棉樹的資料,發現這樹代表堅毅,而且它每個部分都有不同用途--棉絮可以造枕頭、花朵是五花茶的材料之一,甚至連樹皮也可用作藥材。他記得,木棉種子在當時支撐着他,一直提醒他要力爭向上。後來他也進了一家待遇較好的機構工作,承繼大哥養家的責任。

幫助Sam度過最艱難日子的,是木棉樹的種子。(林綺琪攝)

​以種子生命影響生命

30年後的今天,他已儲了100多種種子,全港植物共有3,000多種,Sam直言自己窮一生的精力亦不能「儲齊全套」,但他志不在此。過去,種子影響了他的生命,令他如種子般掙扎向上、不放棄,終能冒出頭來;現在,種子於他的意義是教育下一代。

起初,他的教育是在自己老家光板田村展開。他教村民的老少村民多播種、種植不同的植物,以吸引不同的昆蟲,發展生物多樣性,令這條村漸添生氣。

他間中亦會應不同團體的邀請出席講座,透過向年青人、小朋友介紹不同顏色、形狀的種子,讓他們感受到種子的活力及生命力。就如他曾向小朋友講解石牆樹種子,即使掉在城市的縫隙之間,仍能在困難的環境中發芽成展。他希望以此作生命教育,讓現時的年青人不要輕易放棄。

拾回來的種子,如果連着果實,要先將果肉吃掉;如不想吃,Sam會放在家中待它腐爛,剩下的核(即種子)便可清洗乾淨並曬乾;儲起的種子亦要不時拿出來曬曬防霉。(林綺琪攝)
石牆樹也是Sam向小朋友作生命教育的題材之一,其生命力的驚人,勉勵他們不要輕言放棄。(資料圖片)

有時,他會帶導賞團行山,向小孩及青少年介紹山上的植物及種子。他解釋,光是聽、看並不足夠,透過觸覺、嗅覺、聽覺,較易培養小孩對大自然的興趣,發掘更多香港的故事。他笑言,不少參加者行山過後,會驚嘆「原來香港咁靚」,有很多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