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新界西大學生的苦衷:朋友間都會Long-d,嚴重起來會分手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九龍人,朋友圈子的核心範圍基本上都在九龍。直到我study abroad,移民左新界⋯⋯西大學,一夜之間,我好似冇哂朋友咁。
撰文:新界最西人

從小學到中學|朋友圈子由一條邨擴展至同一條地鐵線距離,隔籬邨變隔籬站。誰知,移民咗去新界西,才是真正的「隔離」。(資料圖片)

小學:隔籬村的同學

那些年,仍未有「贏在起跑線」此等高階哲理,阿媽說最重要是起跑線和終點近。於是,我們三姊弟都讀屋邨小學。因為學校在家對面,由出門至達陣只不過是3分鐘。作為一個小學生,冬天與床纏綿至7點55分才起身,5分鐘梳洗,8時05分,宣佈勝利。3分鐘的距離,我覺得我已經是人生贏家。

當時世界還是很公平,人生贏家不只我一個。我住在小學的對面,阿A住在小學左邊,阿B住斜對面。阿C住我樓下,阿D住同一幢樓的二樓,反正,那個時候,去最遠那個朋友家,不過是隔壁邨,10分鐘。小學時代,我們記住的是朋友住咩樓咩室。

中學:隔籬站的朋友

後來升讀地區中學,朋友圈子由一條邨擴展至同一條地鐵線距離,隔籬邨變隔籬站。那時,多了一個樂趣,與同站的朋友孖公仔般返學放學。我們記住的是朋友咩站等車,咩站落車。當時,聽說有個同學住東涌,我們每天都為他哀悼。直到大學,我先知什麼是「天外有天」,因為我入咗最西的大學讀書,係呀,近期好Hit個新界西呀,想知新界西民族,每天如何在屯門公路與西鐵之間的掙扎,詳情請看「新界西人絕對係一群堅毅嘅物種​」

大學:隔.離

而我要說的是朋友之間Long-D的故事。對,朋友也有Long-D,嚴重起來也可「分手」。開展三年新界西大學住宿生活後,舊朋友說了一句:「你好似消失咗。」

幾年後,我回想,什麼時候有些老友愈走愈遠,有些老死即使半年不見,一見面送你一句「喂,你又肥咗。」就知他們如最初,幾遠都係一世。我發現,入讀新界西大學,其一好處係,你知道邊啲係forever friends。

移民新界西後,每次回家都要長征。(資料圖片)
我放低嘅唔係一餐飯時間,係一晚。

下次下次⋯⋯大概可以⋯⋯

做了半個新界西人,不用戴錶,忽然,做人很有時間觀念。每次約朋友,你都會計一計--朋友約七時九龍吃飯,你開始運算:要七時達陣,必須5時30分出發,哎呀,中間撞正放工浪潮,要再早一點出門,要5點落堂才可以⋯⋯今堂好像有幾組同學要Present、又或者今堂是長氣老師、個課室又冇人用,一定會不停「講埋兩句」,一定遲到啦!又或者你會話:「今晚好趕呀,下次啦!」

下次下次,朋友會說做人不要輕易放棄,那我們約八點就可以啦。你唔明新西界人來回的陣痛。屯門出嚟唔算長佂,而我說的是「來回」,來回才是長征。

朋友慣常一句「忙,都要食飯㗎!」第一次聽到這話,我深感認同,欣然赴約,「朋友是要見的。」試過一次,內心小劇場便出現:「係呀,忙都要放低個Project,食個飯。」但你很快便會做「灰姑娘」--「心灰」的姑娘:來回三小時多,坐下傾兩句才只有一小時,於是你只好黯然道:「我放低嘅唔係一餐飯時間,係一晚。」

周末好友見面要排期

新界人永遠參與不了一場遊戲叫「即興」,一個星期一次的「周末檔期」要一早度好。平日返學,星期六就會「思鄉」--九龍,對於平日買$28.9有9包出前一丁做午餐的新界西大學生,會產生對住家飯的殷切渴望,所以星期六必定留給家人。於是,只剩下一個星期日,朋友圈ABCD都想約。為了信義,唯有實行「先得先得,派完即止」的原則,只見最先約好的老友。有時,周末忙莊務忙Project留在宿舍,又要再等五日才可出城。14日不見即隔半月,老友覺得「約你都要排期咁」。

同是居於香港,三年的住宿也可造成「生活時差」。(資料圖片)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甚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
《最佳損友》歌詞

朋友放棄見面 唯有煲電話粥

朋友放棄會面,我們改傾電話。夜晚,老友打來閒聊或訴苦。突然,鬧鐘響。「唔好意思,我陣間打比你,我夠鐘乾個衣。」我明,傾得興起,又或者情緒蘊釀好,導演嗌「CUT」,再打返去,氣氛已經不是那回事。我明,所以我放棄過堆衫。對於住宿的人,夜晚是黃金時間,包括洗衫乾衫。一幢宿舍,洗衣機乾衣機各三部,人呢就二百幾。你要計準時間,否則,我真係試過,兩點先洗到衫。

對白同樣適用於沖涼,「唔好意思,我陣間打返比你,我夠鐘沖個涼。」12點後適合搞心事台,但同樣是沖涼高峰期。沖涼,好似打仗咁,要耳聽八方。試過層層沖涼房爆滿,你一聽到冇哂水聲(好彩,住得近廁所先聽到音樂聲,呢刻覺得小學好幼稚,原來呢啲先叫贏在起跑線),得返手機播歌,你好拎定衫企係門口喇,等佢手機都停埋歌先開門衝?冇喇,女人沖涼要幾耐?我自己都唔識計,一不小心只可以等寂寞到夜深。

明明大家都生活在香港,你同朋友好似有時差,生活時差。遷就得一兩次,你也會累,大家都是學生,一樣要忙Project、忙莊務、忙靡爛的生活,不同的是剩下的時間空隙,你的生活就被瑣碎事填滿。後來,你同老友沒吵過架,什麼事都沒發生,就這樣慢慢疏遠。偶爾的Whatsapp只剩下:「新年快樂」、「生日快樂」和「得閒食個飯」。

朋友連屯門喺邊都唔知,我只好答:「比天水圍再入啲呀,可能我畢業禮你先會入嚟。」當初一句戲言,最終成真。

《秒速5厘米》現實版

「不如你入嚟屯門食個飯?」老友說「好遠呀!」。我想起《秒速5厘米》,男女主角本是鄰居,搬家後相距2小時車程,再後來搬至相距1600公里,共24小時車程,相隔十三年偶遇,已各有各生活。那時我想不透,究竟是距離遠,還是時間遠,所以他們才愈走愈遠?

即使由天水圍至柴灣的距離不過是50公里,我依然想不透,是屯門和九龍港島之間遠,還是那來回三小時遠?後來,我學懂一個詞語「生活距離」。老友大多從未踏足過屯門,包括我自己,可能他們實際連屯門喺邊都唔知,我只好答:「比天水圍再入啲呀,可能我畢業禮你先會入嚟。」當初一句戲言,最終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