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慘過做學生?教師下課後衣着要「專業」 FB發言都要管?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為人師表,將來有可能落街買餸也要穿西裝、打領帶?《香港教育專業守則》掌握吊銷教師牌照的生死權,近日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建議修訂守則,被指干預教師自由,包括要求教師下課後的「言談舉止與行為操守以至儀容衣着」也要「符合身為一個專業教育工作者的標準」。有教師指,守則干預他們的生活自主,擔心日後落街買餸也要穿西裝,又批評該議會沒充分諮詢教師。

教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社交網絡發表文章及改圖。(教協Facebook圖片)

上課下課衣着儀容要「專業」 行為失當可被吊銷牌照

事源於教育局轄下的「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上月提出修訂《香港教育專業守則》(下稱《守則》),向各教育團體諮詢。根據教育條例,教育工作者如有「專業操守問題」,最高懲處可被吊銷牌照。

《守則》的修訂內容具爭議,引起網上不少討論。例如《守則》提及教師在「個人言談舉止與行為操守」方面,「在學校內或學生前,無論上課時或下課後,言談舉止與行為操守以至儀容衣着,均應符合身為一個專業教育工作者的標準」,及「應避免在其個人/學校的互聯網社交平台(如臉書、微博或WhatsApp等即時通訊軟件)發表或談論有違或損害專業形象的文字、圖片或影片」。

教師可穿什麼,日後或失自由。(資料圖片)

12年中學教師:離開學校後 應有生活自主

任職中學教師12年的洪翠蘭曾在不同學校任教,她直指有關衣着的修訂內容「無稽」,因為學校平日已有潛規則:「Dress code是smart casual」。教師會觀察同一所學校內的校長及其他教師的衣着並融入。她指現時不同學校對教師的衣着有不同接受程度,例如有學校不接受教師穿無袖上衣、皮面波鞋、民族單色麻質上衣等,但也有學校接受「企理」的牛仔褲。有些校長會禮貌地告訴教師「今天沒穿得那麼『decent』」,教師以後便會避免再穿同類衣着:「大多數教師都已有默契,知道何謂合適。現在要為衣着定守則,難道是要教師像律師或醫生般穿,才算專業?」

她指,教師穿什麼,也要視乎學校本身的社經背景,不應標準化:「如果學生是基層,你穿西裝,便會跟學生有距離感。」她認為,穿得「casual」一點,或可拉近跟學生的距離。她認為衣着是表達個人風格特質的方式,某程度上衣着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校園本已經枯燥,如教師穿得沒那麼悶,學生也或會專心一點,如果連教師的衣着也要標準化,校園便失去活力及生氣。

至於下課後的衣着也要「專業」,她慨嘆:「教師平日已經很累,在學校內自己會較拘謹,如果連回到家中落街都要顧及形象,就『死得喇』!教師離開學校後,是自己的生活空間,應有生活自主。」

有教師指,穿得「casual」一點,跟學生可拉近距離。(資料圖片)

字眼含混易引起誤會 諮詢只有兩個月

教育評議會前主席鄒秉恩早前撰文指有關衣着規定的批評為「過份解讀」,但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前副主席兼中學教師方景樂指,「下課後」可被解釋為24小時、「即是全天候,包括睡覺時」:「難道我帶女兒落街買餸,也要穿辦公室衣着?」

另外,要避免個人/學校的社交平台「發表或談論有違或損害專業形象的文字、圖片或影片」一項,曾任教小學兩年的郭老師指,有時教師想教好學生,要先打好關係,少不免要用跟學生相若既語調或用詞:「如果在社交平台都要用『老師認真TONE』說話,鬼理你咩?」

方景樂指,修訂內容中有些字眼如「專業形象」的定義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誤會,變相令教育局可任意決定是否吊銷一個教師的牌照。他指,是次諮詢只有不足兩個月時間,且只叫教育團體出席諮詢,教師個人沒收到通知,對比1987年訂立《香港教育專業守則》時諮詢了3年,每個教師也發問卷,是次諮詢粗糙、條文專業欠奉。

持份者如對是次修訂有任何意見,可於1月23日前,郵寄或傳真至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