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教育節展覽開幕 遠至冰島投稿 城大女生倡為黑人發聲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疫情限制人的活動步伐, 卻限制不了人心。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今月初舉行,當中在香港大會堂展覽廳展出近700件中小學生作品,既有遠至冰島中學生寄來的手繪郵封,亦有本地初中生及少數族裔學生分別以「疫情醫護」及「黑人的命也是命」等公眾關注的議題創作出發人深省的作品,主辦單位期望讓公眾親身入場,感受小朋友透過藝術呈現的世界觀。

主辦單位從本土及外國徵集逾千張中小學生手繪明信片再經寄來的郵封,從中精選六百張公開展出。(莫家文攝)

中環大會堂展覽廳設六大展區 公眾免費入場

第十屆香港視覺藝術教育節於今月初舉行,當中重點活動包括今日起(6日)至下周日(12日),在香港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廳展出近700多件來自本地及國際學生的視覺藝術作品,設有六大展區,當中作品數量最多、透過向本地及外國學生徵集而來的「國際及本地學生郵寄藝術作品展」,主辦單位稱由於疫情限制巿民無法外遊,於是想到國外學生可把作品繪畫在明信片上,再透過郵寄方式寄至香港,結果甫推出後大受歡迎,收到來自不同國家,包括澳洲、冰島、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泰國以及本土中小學生合共逾千張作品,再從中抽取600張公開展出,讓公眾體驗不同國家的小孩如何幻想出一個色彩斑爛的藝術世界。

除此之外,教育節同時舉辦「葛量洪視覺藝術獎2010/2021作品展」,評審出初中組及高中組的本地學生得獎作品在展覽廳內雅俗共賞。其中來自斯里蘭卡、在香港土生土長的19歲女學生奧嘉慧創作「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得獎混合畫作,畫中一名女子雙眼仿如被遮蓋,人物周邊被一堆細微文字包圍,奧嘉慧稱主要啟蒙於非洲國家赤道幾內亞同級女同學,她熱心響應「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於是以此為題材,以仿如蒙眼女子的象徵,呼籲公眾關注種族歧視,為非裔發聲。

少數族裔學生在港土生土長 創作源於身邊人及公眾議題

在香港出生的她,雖然亦有面對種族歧視的情況,但慶幸本港有關情況並不算嚴重,不像黑人在美國被隨意槍殺,她更多相信是與本土同學的語言隔閡,令雙方不敢深入接觸,以她為例,目前在城巿大學就讀建築系副學士一年級,成為班中唯一一個非華裔學生,有同學怕要用英文溝通而盡量避免與她同組,亦有同學想改善英語水平,主動與她聯絡,她亦樂意學習中文,促成相互溝通的橋樑。她同時為當地重男輕女的說法平反,強調女生在父母眼中可能會遇上更多危險,故她的兄弟可以比她更為晚歸,但不認同是男性地位較女性優越,而是父母對女兒更保護及敏感而已。

初中學生秦之昊憑作品《烈士2020》及《塑膠末日》獲選為優秀作品。(莫家文攝)

特設創意動畫展區 將紙繪人物動漫化

另一名得獎初中學生秦之昊,以畫作《烈士2020》及《塑膠末日》獲獎,相關作品將於香港大會堂公開展出。他稱靈感來自在電視看到無論國外或內地醫院,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擠滿病房及走廊,但身穿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仍然無悔無怨當值拯救病人性命,令他大受感動,於是想到以白袍醫服為畫作主體,頭部眼罩頭套再混合中世紀戰士頭盔盔甲合一,表揚醫護人員像戰士般勇敢,至於《塑膠末日》是表示人類進食大量微塑膠後的慘況,畫中人物已不成人形,體內還有一個紅色膠樽,警醒世人要反思塑膠禍害,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另一個本年新增展區「數碼互動學習區:創意動畫廊」,是教育節首度加入虛擬科技元素,將小朋友在展區內用畫紙讓慶完成的作品,經掃描後這個圖案,一個由A4紙本上的硬弸弸物件,不論是太空人、飛碟、外星人等,只要輕觸屏幕,便會變成一個「識行識走識郁」的動漫卡通,活靈活現,與現實世界融為一體。

教育節在中環大會堂舉行期間,另設座談會、親子工作坊及公眾導賞團,活動完結後再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展出更多作品,所有展覽免費入場觀看,有興趣者可瀏覽藝術教育節官網https://www.hksea.org.hk/hkvaef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