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郵票和明信片中的「三年零八個月」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徐卓琪
在日佔時期,日軍規定香港必須使用由日本發行的郵票,面額亦與日本一樣,以標誌香港為其佔領地。日軍在香港發行的郵票,處處散發着軍國主義的氣息,足以成為香港這段黑暗歷史的印記。日本有不少學者醉心研究香港日佔時期的郵政體系,內藤陽介更是代表人物。日軍佔領香港後不久,便在1942年1月22日重開香港郵政服務,香港佔領地總督部(當時的最高行政機關)規定必須使用由日本發行的郵票。直到1945年4月,香港郵票面值和日本保持一致。當時流通的郵票,有一錢、二錢、三錢、四錢、十錢和三十錢供選擇。若有郵件寄去國外,香港郵政局會在郵票印上寄出日期,送到各地的郵局後,當地郵局亦會在信封印上收信日期。由香港寄去廣州的信件,大概需時一星期。

這些郵票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選取最能夠代表日本的風景、建築物和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人物作圖案。一錢郵票為田澤型(圖1),1913年至1937年間在日本出售。田澤郵票系列包含五厘、一錢、一錢五厘、二錢、三錢等不同面值,使用凸版技術印刷。郵票上印有「大日本帝國郵便」字眼及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日佔時期的香港主要是用這款郵票。

這些郵票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選取最能夠代表日本的風景、建築物和帶有軍國主義色彩的人物作圖案。一錢郵票為田澤型(圖1),1913年至1937年間在日本出售。田澤郵票系列包含五厘、一錢、一錢五厘、二錢、三錢等不同面值,使用凸版技術印刷。郵票上印有「大日本帝國郵便」字眼及象徵日本皇室的菊花。日佔時期的香港主要是用這款郵票。

二錢郵票則以乃木希典(1849-1912)為圖案(圖2),1937年在日本發行,使用凸版輪轉版和平面版印刷,主要用作寄出明信片。乃木是明治時期著名的武士,曾在日俄戰爭中任軍事指揮,因在明治天皇去世後切腹自殺而聞名。若說天皇是軍國主義的精神領袖,那麼他可說是忠心的實踐者。至於三錢的郵票為水力發電廠(圖3),1939年發行,使用凸版輪轉版和平面版印刷,主要用作寄出可開封的信件。當時的日本為了振興產業,特別是軍事工業,而發展重工業需要大量能源來進行生產,因此日軍使用水力發電廠,來宣示國家正經歷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四錢的圖案則為東鄉平八郎元帥(1847-1934、圖4),1937年在日本發行,也是以凸版輪轉版和平面版印刷,主要用於寄出普通信件。東鄉元帥是明治時期活躍於第一次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海軍大將,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地位崇高。

除一、二、三、四錢外,香港通用的日本郵票還有印上日光東照宮陽明門圖案的十錢郵票(圖5),1938年在日本發行,以凹版乾式印刷,主要用於掛號郵件。日光東照宮為初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靈廟,1617年興建。日本人神化德川將軍的行為可謂軍國主義的體現,顯示他們敬重戰爭英雄的程度好比神一樣,這個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最終亦被用作郵票圖案。

最後,慣常在香港使用的郵票還有印有嚴島神社的三十錢郵票(圖6),在1939年發行,凹版印刷,主要用作寄出空郵。嚴島神社位於日本廣島縣宮島,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為日本三景之一。在古代,宮島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滿日本神道教的色彩。以此景點作為郵票的圖案,體現了當時大日本帝國政教合一的思想。這些郵票上的圖案,不論是象徵皇室的菊花、展示工業發展的發電廠、還是著名武士及軍人,均處處散發着尊崇天皇及崇拜軍國主義的意識。

若郵件要船運去海外如美國、英國、澳洲等地,使用的郵票通常印有櫻花或富士山圖案,面值二十錢。這種郵票在1940年發行,使用凹版印刷技術製成。雖然當時的俘虜郵政不需收費,但仍有俘虜郵件使用郵票。

值得留意的是,寄件人當時必須在信封寫上自己的國籍和收件人的國籍和姓名,讓日軍作批核和審查,以防任何反抗的行為或計謀。此項措施稱為「臨時郵便取締令」,1941年10月日本宣布凡是由外國寄來的郵件,必須寫上送件人和收件人的國籍,此規定後來也在香港實施。當時的中國人抗日心理十分強烈,部分由香港送到內地的郵件,郵票在中國的郵政局會被塗黑,以表示對日本人的抗議。圖7為1943年由香港寄到桂林的信件,郵票被中國人塗黑。

圖7

日本在佔領香港後,由於無法為當地人提供足夠配給,因此實行歸鄉政策,遣返大量華人回中國內地,這也造成了許多信件無法順利接收。印上「退回原寄局」字眼的信件,即代表地址無法找到收信人,郵局被迫將信件收回。圖8可見由永安銀行寄給客戶的信件,印有「退回原寄局」的字句。日本在佔領香港的初期停止部分銀行的運作,經過審查後才逐漸重開。永安銀行在1942年2月24日重開,這封信在同年的6月3日寄出,相信是通知顧客有關業務重啟事宜,然而信件中的黃永鴻先生已不住在該住所,故信件最終被退回。

圖8

雖然郵費在日佔期間一直保持穩定,但由於日軍大量印製軍票,使香港的物價大幅上升,郵費亦受波及。1942年由香港寄去日本、東南亞佔領地(包括緬甸、印尼、馬來亞和菲律賓)、滿洲國或中國內地的信件,基本郵費為四錢;但到了1945年4月郵費已大幅增至三圓。而日本面對大幅增漲的物價,亦無暇顧及印刷新面值郵票,只好在舊有的郵票印上「暫定X圓」的字句。如圖9所示,原本印有乃木大將的二錢郵票加印了「暫定叁圓」,五錢的郵票則印上「暫定伍圓」,合共八圓才可以由香港寄信到廣州,可見通貨膨脹情況嚴重。

除了郵票,日本每年亦會在12月8日(開戰紀念日)發行明信片以作慶祝。1942年發行的兩款明信片,價值五錢、分別印有英國海軍添馬艦沉沒(圖10)和華人在馬場觀賞賽馬(圖11)的場景,藉此顯示英國海軍的衰弱和華人在日本管治下富足、休閒的生活面貌。賽馬曾經是專屬洋人的高級娛樂活動,華人不得參與,日軍到來後大幅降低入場費,使賽馬成為大眾化的庶民娛樂。

1942年秋季,日方售出12萬張賽馬券,同年出版的開戰紀念明信片更以當時的盛況來突顯自身比英國人優越,華人亦能生活得富足,過着歌舞昇平的日子。在日治一周年推出的紀念明信片,封面以尖沙咀鐘樓和馬場為主,這些極具香港代表性的建築物和場所,均插上日本國旗,藉此宣示香港為日本的佔領地,侵略意味濃厚。

圖9
圖10
圖11

1943年,日本發行了「大東亞戰争記念報國葉書」,當中一張是由知名畫家小磯良平描繪香港黃泥涌奪取高射炮陣地的情況(圖12)。圖中只見日軍奮勇上場,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來輕易克服難關和控制地方,充分宣揚軍國主義的精神,完全不見犧牲者。這張明信片價值二錢,但可以三十錢購買一套三張,當中十錢用作國防獻金,以表支持日本軍隊。由此可見,日佔時期的郵票和明信片,均被日軍視為政治和軍事的宣傳工具。

雖然日本因為戰事緊張而沒有在1944年發行開戰紀念明信片,但從1942年和1943年的明信片中可以看出,作為大東亞共榮圈的號召者,日軍對於自己的身份地位看得十分崇高。他們會利用英軍船艦的沉沒來襯托自己的崛起,以顯示日本才是殖民地的救世主;也會利用華人觀賞賽馬活動來彰顯自己的統治優勢,能夠讓人民生活富足;又會利用日軍作戰勝利的一刻,突出自己的強大,無時無刻在宣揚自身的優越感。日本為了將香港「日本化」,除了施行一系列的日化政策,如強迫華人學日語、為街道改名等之外,也企圖透過郵票或明信片來帶出濃厚的軍國主義色彩和文化意象。

與之對比的是,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反感也反映在郵票上,例如以塗黑郵票來洩恨。但同樣是被佔領殖民,港人或中國人對英國人的反感卻沒有如此強烈,亦不見英國郵票被塗黑。可見郵票除了乘載飄洋過海的往來書信以外,也在戰爭時代中成為國家宣導形象和人民反映情緒的工具。

圖12

參考資料:內藤陽介 《香港歴史漫郵記》, Blog - http://yosukenaito.blog40.fc2.com/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