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之苦】人類學碩士做收銀薪金1萬:去咖啡店都覺奢侈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阿安(化名)25歲,書店老闆在他面試時問:你碩士畢業做收銀?係啊,搵唔到工嘛。人類學碩士畢業,學以致用,他開始在書店進行「田野考察」:做一個考察打工仔心理的打工仔。
每天朝十晚九,兩次放break吃飯和同事閒談,他悄悄收集別人的人生經歷、對工作的看法。「會將考察結果,作為寫成一本小說的素材吧。」阿安呷一口咖啡。這天是難得的假期。一周工作58小時,其實連在咖啡店消磨時間也覺奢侈。

到書店、咖啡店消磨時間,是不少港人尋常的休閒活動,但對於長工時的人而言,這可能已算是非常奢侈的活動。(李孫彤攝/資料圖片)

店長:『你碩士畢業做收銀?』

碩士學歷顯然和書店收銀不匹配。時光倒流到今年8月,那時他畢業後賦閒兩個月。求職信寄出40多封,面試了6份學術研究工作不果。身邊同學有些當補習,有些繼續升學,銀行戶口銀碼逐日消減。他看着自動櫃員機,一臉苦惱。為了當一年全職人類學碩士生,他那份當過兩年copywriter的積蓄,畢業後已經所餘無幾。然後他找到招聘廣告,位於港島區的連鎖書店。

「店長一看履歷,脫口而出問:『你碩士畢業做收銀?』書店職員流失率高,他坦白說想找到人打長工,那我也對他坦白,我做到一時便是一時。面試過程其實頗順利,他會關心我怎樣與同事相處,也問人類學是怎樣一回事。」一個星期後他收到電話,如願開工。他成為那間書店學歷最高的人。同一層的同事多數大專畢業,年紀與阿安相若,而且容貌端正。可能是考量到港島區書店的客源。

阿安打算,這份工大概試用期左右就辭職,剛好與田野考察所需時間相若。加上來到新環境,不如實踐所學。「每日上班雖然辛苦,但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感覺還可以。下班後一想起前途,就很害怕。」

從平常逛書店到如今身在書店工作,對阿安來說,書店日常工作以及長工時頗累人,考察同事對工作的看法,倒像是調劑生活的方式。(李孫彤攝/資料圖片)

【逃離香港】港青憧憬自由城市 逾三成人想移民、台灣成亞洲首選

身邊有碩士 同事好驚訝

用數字去描繪他目前的生活:每天朝十晚九,用膳時間45分鐘,上班四天輪休一日。一周工時起碼58小時,月薪一萬。他反問:「挺慘吧?」唯一用不上數字的,是書店沒有訂立營業目標,不用『跑數』。

書店畢竟是服務性行業,見客又見書。有時還要調派到分店幫忙。但凡在商場的分店,一到周六日就極為忙亂。人手不足,他一個人分身聽電話、收銀、執書架。剛過去的暑假,見過不少自己弄錯日子上門買教科書,卻怪責職員的家長;又試過客人自己買錯筆,怪書店誤導,堅持買筆的書券餘額用現金找續。

阿安從人類學碩士畢業後,來到書店打工,月薪一萬,朝九晚十的生活,令他想以田野考察的方式,觀看同事過怎樣的職場生活。(龔嘉盛攝)

重複的勞動是新書上架、擺放好暢銷書到「豬肉枱」、聽電話處理訂書和查書。一天兩次放飯,以及將近下班前,大伙也會收拾心情,聚攏到收銀櫃位前講東講西。他和同層5個同事隨便聊天,沒有特別的套話技術,語言透露的信息,彼此交換。分別只是阿安會事後記下來。被人問起為什麼要打書店工,他沒有隱瞞,如實相告:「搵唔到工,做住先」。

他們很驚訝有同事的學歷會如此高,都說像阿安這種人,不應該打書店工,也因此覺得,他在書店「騎牛搵馬」是可以理解。「同事都覺得書店收銀於我,是錯位甚至是浪費。但既然都是自力更生,我不認為有甚麼值得詬病和自卑之處。」他說。

做書店,每天重複的勞動就是新書上架、擺放好暢銷書到「豬肉枱」、聽電話處理訂書和查書。(李孫彤攝/資料圖片))

一星期通勤58小時零娛樂 同事反而覺有so:唔使咁多消費

觀看他人又觀看自己

有些同事在書店工作六、七年。薪金他不方便問,一問到他們的經歷,反而令自己愈聽,愈膽戰心驚。「本身他們不會太討厭讀書。而是金融海嘯後的失業潮,使他們暫時棲身書店。眨眼就做到今天。有人本來做設計,就算想重操故業,photoshop都改版幾代,回不去了。」

他也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被逼棲身於此。會不會走不掉?他直認有點怯。「讀完人類學,我行業選擇好像變得更窄」。他問過自己,試用期之後,當田野考察這個理由再站不住腳,還可以去哪裏?賣波鞋?賣衫?他想在大學研究、藝術行政發展,入職之後,也一直抽時間去面試,卻未有回音。

田野考察於他,倒像是調劑生活的苦口良藥。以人物為主軸,記下每天同事的打扮,轉了甚麼髮型或鞋;甚麼時候生病、語錄、透露過的家庭背景。一件微小之極的事情例如某個同事的小動作,口頭蟬,甚至顯露的一抹笑容,也都記下。這班曾與他共事的人,包括談吐和打扮都寫進他的小說裏。教他最深刻的,是大家對於工作和生命有不同的看法。他最不能忍受的,是書店的長工時,但許多同事看來,卻不是壓力來源。

他的考察筆記,見證這段日子以來他認識的人和事,同時也有自己對前景的迷惘。當試用期過去,而自己仍未找到新工作,是走是留?讀過人類學,他感覺自己行業選擇變窄了。(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