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條灣仔碼頭巨木 獲救離堆填區 變身獨特家具予公眾使用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灣仔碼頭服務港人近半世紀,於2012年因興建中環灣仔繞道拆卸,昔日地標不復再,但本地老工匠和藝術家把當時碼頭的近百條防撞木回收製成家具,供大眾使用,以一雙雙巧手把香港記憶重生。
近日,設計團隊LAAB Architects公佈,作品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17 Best 100(グッドデザイン賞ベスト100),是100件得獎作品中唯一入圍的香港作品,亦是評委最喜歡的作品(Good Design Award Jury's Personal Favorite),稍後將於東京展出部分成品。
攝影:鄭子峰,部分圖片由環保署提供

第二代灣仔碼頭服務港人近半世紀,於2014年拆卸。(LAAB Facebook影片截圖)

早於1949年,灣仔已有渡輪服務,當時的灣仔碼頭位於現今告士打道近杜老誌道,只有一條來往灣仔和佐敦道的航線,後來才增加往九龍城和紅磡兩條航線。1965年,灣仔進行填海工程,把海岸線一直移到現今會議道那邊,亦把碼頭遷移到會展旁,「灣仔碼頭」水餃的創辦人臧姑娘亦是在這裏以木頭車賣手製水餃起家。1972年,紅隧通車,大大打擊了渡輪的生意,佐敦道和紅磡航線相繼停辦,剩下一條來往尖沙咀和灣仔的航線。2014年8月30日晚上11點,往尖沙咀的尾班船開出,第二代灣仔碼頭近半世紀的歷史任務亦隨最後一班船駛出落幕,而建於現時海堤北面築起第三代的新灣仔碼頭於同日啟用,續有灣仔至尖沙咀航線。

從舊灣仔碼頭拆卸下來的近百條防撞木,差一點就被通通送往堆填區。

木頭來自北婆羅洲 各有疤痕 成會「生長」的家具

當時拆卸工程拆下了近百條防撞木,因數十年來浸於水中,木柱滿佈蠔殼,損毀嚴重。正當大家都以為它們應當壽終正寢,準備送往堆填區時,幸得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主任溫家玲把計劃叫停。「那時我們路過工地,看見近百條碼頭木丟在會展旁的空地,我們覺得是可以重用的,便聯絡土木工程拓展署回收舊木。」她急急腳把巨木運走,卻不知可怎用。後來溫家玲聯絡了本地多間木廠,都沒人肯收,嫌功夫太多——木柱表面滿佈蠔殼、內裏又有鐵釘,鋸木是危機四伏,一不小心隨時連鋸也賠上。直至遇上志記鎅木廠的王師傅,他一口答應。

「如果拿去堆填,根本很難分解,因為碼頭木密度很高。它們是大自然孕育的,我們也是。只是它們不懂說話。回收是把生命重生。」王師傅說。王鴻權從事鎅木三十多年,早年為進口原木加工,近年主要回收中電的廢棄電燈柱,製成家具——志記是本港碩果僅存的鎅木廠。王師傅說,這批灣仔碼頭的木來自北婆羅洲的抄木,長於熱帶雨林。密度高,木質硬,長得慢,但長成後特別高大,達二、三十米。若按木條大小推斷,這批差點被丟掉的「爛木」應有500至3000年歷史。

尋得高人相助,溫家玲遂找來本地建築設計團隊LAAB,想把志記清理好的碼頭木製成傢俱,放在以「轉廢為能」為主題的屯門污泥處理廠新建園區T-Park「源 · 區」的T-Cafe內,供遊人使用。傢俱包括木枱、長凳和茶几櫈,王師傅先把木頭初步處理,切成小塊,LAAB再根據木塊的狀態調整設計,進一步打磨,使得每塊木頭都能各安其所。

每條木看來都差不多,其實各有不同紋理和疤痕,因此在設計上亦一反傳統「先有設計,後有製造」的邏輯——大家都邊造邊學。

一批以舊灣仔碼頭防撞木製成的環保傢俱,現重生於屯門稔灣T-Park的t-cafe。
本地建築設計團體LAAB,和香港鎅木老師傅王鴻權合作,融合新舊香港手藝。(左起:Jesse@LAAB,王師傅,阿亨@LAAB,Otto@LAAB)
損壞嚴重的木條就放在海水藍色的透明樹脂內封存,一層層的漸變像是海洋。

Laab的Otto說,「這個木的特色是它有不同的侵蝕程度,近水面最多蠔殼,露出水面的部分會較完整,因為侵蝕較少,但會有鐵柱洞,浸水越深的爛得越嚴重。」

他們把「多肉」( 木頭完整部分較多)的用來做木枱,或鎅成木板作長凳,爛得嚴重的便以海水藍的透明樹脂包圍,凝固成茶几櫈。到現在,木頭仍像在生長似的不斷變化,每隔一段時間再訪都有新發現,「木好像深色了,裂痕越來越大條。」裂痕不礙結構,反而更能添缺陷美,眾人都笑說這是場美麗的意外。

這木枱以同一條碼頭木切開製成,左右對稱,還可見當年用來穿過鐵柱的軌跡。
王師傅說,木上的白色點點是微生物寄居留下的碳酸鈣,小洞則是蠔和寄居蟹從前的家。

從木身讀維港變遷與水中生命

從木身的痕跡,可以一窺當年香港的面貌,例如,乾淨的維港。王師傅說,木表面的洞洞都是蠔、寄居蟹、各種微生物居住的痕跡,越多洞就反映水的含氧量高,孕育很多微生物,如果水質混濁,反而不會有這種痕跡。

整個改造工程由設計到完成歷時3年,皆因要處理長期浸水的巨型木柱並非易事。首要任務是要把水份抽乾,「香港沒有爐可以烘乾這麼大型的木條,每條是350x350cm,我們唯有用很土炮的方法,用抽濕機24小時地抽了3個月,但還是有水份在裏面。」Laab的建築總監葉晉亨說。Laab的Jesse則笑說,鋸碼頭木尤如拆「出奇蛋」。「難度是你不知斬入去會是什麼情況,看起來很完整,鋸到一半才發現內裏是空心。或者鋸時會卡住,原來入面有釘。

記者問,那你們對灣仔碼頭有回憶嗎?原來阿亨小時候住佐敦道,常搭渡輪到灣仔,轉巴士到天后的皇仁書院找哥哥。「那時哪有港島線啊。」訪問當天,是王師傅首次在展場看到成品,滿意嗎?他說,「這是藝術品了,不是傢俬,化腐朽為神奇,好有創意。唔好話年輕人係廢青,唔係廢青,睇錯咗啦。」或者所謂「廢」與「不廢」,都看我們有沒有創意和心思細心觀察,重新把人、物和環境連接起來。

若想參觀T-Park,要先到網上預約。導賞團會講解香港污泥處理程序,亦能到園區的輕素食餐廳t-cafe一睹這批碼頭木傢俱。
設計師保留原本用來連接鐵柱的洞口,變成滲燈。
同場加映由學校回收來的班房木凳,經弱智人士以皮藝加工,舒服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