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觀選.上】哈日年代已成韓迷 學者鍾樂偉從選戰想像香港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在首爾鬧市人潮中,有張熟悉的臉從遠處走近,有看國際新聞的香港人很快就能認出那是研究韓國近廿年的香港學者鍾樂偉。每逢談及韓國國際關係或韓流等議題,香港媒體總找上他。
這月南韓總統補選,鍾樂偉又跑來觀選,看彼邦一人一票投選他們的最高領導人。選前一周他每天走訪競選活動,並在當晚於社交網站上直播解說。看見別人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熱情,以及經歷無數抗爭後取得民主,鍾樂偉思考香港有沒有類似的可能。這近廿年逐步崛起的國家,成為鍾樂偉看香港未來的歷史教材,他怎從韓國想像香港的前途?

當年首次來到首爾,鍾樂偉就在三清洞生活,見證這兒的變化:以前很多大陸旅客都來這兒,限韓令後,街道冷清,韓國人卻多了生活空間。(林可欣攝)
南韓今年初夏舉行總統補選,縱然今次有15個候選人,鍾樂偉卻說這次選戰氣氛較五年前淡薄,民眾毫無懸念將以選票表態,選出民主派總統。(李澤彤攝)

首爾街角一家小店播着韓劇,「Oppa」摟着女主角甜言蜜語,然後奏起浪漫主題曲,路過的韓國人也被這幕吸引,駐足圍觀。「韓國政治發展其實比韓劇更精彩!」鍾樂偉一語點評。他研究南北韓政治關係出身,如今已是香港的韓國KOL(key opinion leader),他的專頁裏上至韓國政治和國際關係,下至民間文化習俗和流行文化如K-Pop,什麼內容都有,緊貼韓國發展,聚集一萬多名韓迷。大學裏,他的「韓國流行文化的全球化」課程座無虛席,有些公眾人士亦不時列席旁聽。鍾樂偉知道,不少知音人多只對韓流有興趣,與他們說起政治和社會問題,對方或感沉悶。

這次南韓總統補選,他仍堅持親赴當地觀戰,選前一周每晚在下榻酒店自拍直播,在鏡頭前如節目主持,分享每天觀選所得,分析戰況。可惜一如所料,比起平日的韓流內容,這次收視相對低迷。「hard core的文章(韓國政經消息)少些人看,但南韓不是單看流行文化,或一個三、五、七天旅行團便能認識。自己研究這國家,也很想更立體的讓更多香港人認識。」

港人愛韓流韓遊,這個近廿年逐步崛起的國家以影視音樂等各方面,成功帶動全球潮流,背後又與香港有何關係?(李澤彤攝)

韓國研究先行者:純愛電影好看

90年代末韓流仍未全面襲港,百老匯戲院上映的韓國電影《八月照相館》、《情約笨豬跳》之類的愛情電影,內容多是所謂「韓劇三寶」的戲碼:車禍、癌症、治不好。鍾樂偉先被這些韓國電影觸動,對當中劇情看得入神:「我好喜歡這種story telling(敘事手法),很純愛,老土但感情簡單直接。」他自此哈韓。

那年代港人仍哈日,但日本文化對他來說卻如浮雲淡薄:「日本嘢永遠入唔到我個心,睇日本戲都冇乜嘢同自己特別連繫。」他反而對韓國有份莫名感情,但總說不出當初對她一見鍾情的感覺。「唔知點解去學韓文又好快學識,對他們的語言好親切。」當時鍾樂偉韓文班上同學多是為打發時間的中年人,或為工作需要的上班族,而像他這樣的少年,是為興趣而學。

如今鍾樂偉被稱為在香港研究韓國的先行者,對韓國的事無所不知;香港媒體找上鍾樂偉,引述他的觀點分析前,通常為他掛上「韓國專家、中大講師」的稱呼。(林可欣攝)
南韓人對國家有強烈歸屬感,會自己心儀的領袖,或代表國家的人鼓動打氣。(李澤彤攝)

自研韓國史 探問香港少有的民族主義

韓流還未吹襲,他已自稱韓迷。2002年日本和韓國合辦世界盃足球賽,一般球迷追棒歐洲一線球隊,鍾樂偉倒支持韓國國家足球隊,形容每次見到他們都「好震撼」。眼見韓國球員自知球技不如外國球隊,但球場上依然拼勁十足,韓國民眾亦傾力支持自己的國家隊,臉上塗畫打氣圖案字句,在主場觀眾席上為球員們吶喊助威。鍾樂偉對此莫名其妙。他感受別人的民族熱情,亦開始有身份疑惑。「那年20歲,會想,為何香港人好像沒甚民族認同感、沒有自己身份?」鍾樂偉從韓國人的身份認同開始思考「家國」這問題。

少年對一切都好奇。大學選上嶺大政治系,並開始翻讀韓國歷史:「當時做paper(功課)都以韓國為題目,自己不斷找書看,才開始認知原來別人經歷戰亂和政治鬥爭,民族過去充滿創傷,今天才如此熱愛自己國家,珍視本土文化和可貴的民主制度。」

「韓國經歷中國的朝鮮年代、又被日本滅國殖民,韓國人從前沒有自己的獨立意識,總覺得任何事都脫離不了日本或中國的歷史影響,如今有了國家觀念,經過無數示威才有擁有民主,就很重視和認同自己民族。」鍾樂偉滔滔不絕道來,猶如活字典。

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專研韓國近20年,鍾樂偉說韓國人的身份認同,為他解惑,他開始想起自己的民族認同應歸屬哪裏。(李澤彤攝)

首赴韓國「貼地」研究 大開眼界

學生時代讀過的韓國都只在文字和圖片上出現;即使隔着厚厚的書籍和螢幕,鍾樂偉早已對她有無限想像。直至2006年他中大讀政治與行政學系碩士時,他才首赴南韓,親眼看這個一直研究的對象。

他到了距離首爾300公里遠的西南部城市光州。熟悉韓國的人無一不知這地方,那兒是南韓上世紀革命和民主的搖籃,南韓政府當年惟恐當地民間力量坐大,多年遏抑光州發展,當地民眾不甘被邊緣化,多年設法自救圖強。那裏更是反對派的陣營,當地人對國家認同熱熾,卻對中央政府反感。鍾樂偉從光州開始,對韓國愈挖愈深,讀畢碩士再讀博士,人生終與韓國糾纏不清。

「光州事件」為當地一場民主化運動。
1980 年5 月18 日,光州市民自發要求透過軍事政變上台的全斗煥立即下台並開放民主,並發起大規模的示威行動,全斗煥派軍隊以暴力鎮壓,造成數百人死亡、幾千人受傷。
同年年12月,全斗煥在操控下的選舉當選,並就任總統,開始七年單一任期。
光州是歷史性的抗爭地,多年一直被政府邊緣化,為發展落後的貧窮地區;當地人卻積極投入民主抗爭活動,亦為民主、思想開放進步人士的孕育地。

多年一直在香港這個他方研究韓國,十年前鍾樂偉終抵韓國考察交流,他先從光州認識南韓,第一印象與自己認知裏的韓國相若,都是熱情強悍的民族。(吳鍾坤攝)
描寫光州事件的韓國電影《華麗的假期》劇照。(網上圖片)

韓國音樂和影視娛樂2010年後逐步進攻世界,韓流勢不可擋,鍾樂偉自言一向不聽K-Pop,直到韓星大叔PSY的《江南style》全球爆紅,神曲熱傳至香港,這位專研歷史政治的韓國專家才對此現象好奇。「這首歌是我的轉捩點,我開始思考這首歌的意思和效應。」他熟知「江南」是首爾一個像香港尖沙咀的地方,細聽歌曲方發現從韓國流行文化也可窺探社會實況;於是他跟着聽熱播的K-Pop歌、追看韓劇,再寫寫淺析,在自己的社交網站發佈,發現有共鳴,都是來自香港的韓迷。

後來韓流席捲全球,不少港人慕名報讀韓文班、赴韓留學,一班哈韓者來到他的社交網站專頁留下疑難,等他解答。「有時收到的訊息好有趣,例如問我:『點解韓國啲衛生巾咁貴?』這道題目我不懂答,但也謝謝網友的提問,我可以有靈感再寫文章分享。」他說從生活和韓流解說韓國,才能逐步讓港人認識這個國家。

鍾樂偉直到《江南style》全球爆紅後,才開始關注韓流文化,並思考現象背後的意思和效應。(網上圖片)
鍾樂偉每天走訪競選活動,每晚在自己的社交網站直播解說,縱然圍觀的香港觀眾不多,他亦知道港人愛看韓流消息,多於這類政經新聞,他仍想把「韓國專家」角色做到底。(林可欣攝)

發展過快 國民素質未同步進步

早些年他紙上談兵研究韓國政治確是有點「離地」,五年前他獲邀到南韓的大學任訪問學人,那是他首次來到首爾,才發現這國家各種大小事也能成為研究題材。「當時在首爾無親無故,多是自己一個人,很多時間寫作,我就每天躲在房裏寫論文、寫韓國生活。」他閒來無事就跑到街上觀察,看南韓人的行為舉止,看他們怎樣生活,然後自己查資料找答案,再寫成一篇篇博文在網上發佈。「你見到會感到好奇怪,為何在首都、一個大城市,國民仍會隨地吐痰、說話粗聲粗氣?」鍾樂偉實地在韓國生活過,才看到這國度政經與社會的真面目。

這幾年鍾樂偉每次回去南韓,年少那種迷戀之情不復再;他在南韓生活過,看到韓國人真實的一面,也許不如在旅遊區熱情招待外來者。(李澤彤攝)

長年研究愛恨韓國 從彼邦想像香港未來

35歲的他自走上學術路後,生活和工作已離不開韓國,卻同時因「了解」而漸生厭這國度。「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他們近10多年來發展得好快,像中國大陸,太急於由A跳到D,但中間的發展歷程都跳過了,例如國民素養及思想仍未同步進步。這社會基建發達,但人民仍屬封建守舊。」他說2015年韓國未爆發新沙士前,民眾衛生意識依然低。「他們從前在鄉村生活,慣了隨地吐痰;突然要他們走入一個城市生活,自然仍未ready(準備好)。」

+19

鍾樂偉說體諒這民族長久以來有急於求變的特質,才導致這國家的政治和社會亦一直詭譎多變。當年他看球賽感受韓國的民族熱情,今天看到民眾先推倒朴槿惠下台,至反對部署薩德的大型示威,再用一張張選票選出非保守派的新總統,鍾樂偉依然感覺到韓國人很有拚勁:「這民族仍充滿生命力,他們會永不休止抗爭、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過程精彩又荒誕,令人好想追看下一步發展,簡直好睇過韓劇,這也是我不放棄研究韓國的原因。」

至於香港,鍾樂偉一直自覺歸屬這裏,卻從傘運、政改到月前的特首選舉,都對這城感到無力。於是多變不定的韓國社會,成為他看香港未來的歷史教材。鍾樂偉從韓國想像過香港的前途,下集:【韓國觀選.下】學者鍾樂偉從南韓民主路反思:何以港人易泄氣?

韓國與香港同樣面對財閥壟斷、大企業世襲制,青年難以向上流、世代矛盾等社會問題;鍾樂偉說新總統縱不能一時三刻對此解決,民眾民選領袖後,卻未來重燃希望。(李澤彤攝)
鍾樂偉說南韓年輕一代深受長幼有序的傳統價值觀影響,從前很少駁咀,但近來他從社會變化看到,年輕人開始敢言,亦更投入國家的政治運動。(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