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長者10多年 五旬護理員:我怕當我老了,沒人照顧我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公布在即,安老扶弱或是其中一個重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指,香港將在10年後迎來「高齡海嘯」,這對本來就人手緊湊的安老服務業來說,無疑是百上加斤。
日漸老邁的,除了床榻上的老人,其實還有床邊的照料者;有資深護理員坦言,新血越來越少,自己的體力卻越來越力不從心,「照顧了長者那麼多年,我擔心以後反而沒有人照顧我」,從「姨姨」變成「準婆婆」級輩,「人口老化」四個大字,沒有人比安老護理員更能切身體會。

一更有4、5個護理員,卻要照顧一層約50個長者,院長指這樣的人手比例已經比其他不少院舍好。(李澤彤)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數字,截止今年6月,全港有大約780間安老院舍。安老服務協會在2012年訪問了超過1000名安老院舍員工,發現護理員的平均年齡為52.3歲,有逾18%年齡在60歲以上,年齡最大的護理員更達73歲,協會直指「以老護老」的情況令人憂慮。

年輕人獨立 少了照顧長者的心態

步入五旬的陳秀文,在醫院擔任病房助理逾10年,後來轉職長者護養院,在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轄下一所護養院工作。她的母親曾經中風,行動不便,當女兒的她因此累積了照顧長者的經驗,「要很有愛心、耐性和同理心……不過現在年輕人大多很獨立,少了要照顧長者的那種心態。」

年近五旬的陳秀雯,經歷照顧中風的母親後,加入照顧員行列至今。(李澤彤攝)
陳秀文在醫院任職多年,指兩邊工作性質相近,但體力上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李澤彤攝)

扶抱耗體力 五旬護理員力不從心

護養院按長者的自理能力分了兩層,還能自己走動的住下層;要靠人攙扶,身體機能退化嚴重的在上層。陳秀文在上層工作,每天上班,第一個任務是替長者洗澡,「一個抬起他們,另一個幫他們洗澡,體力消耗相當大。」

每日要替超過10名長者洗澡

她照料的長者,認知能力較低,有時不認得護理員,老是掙扎反抗。洗澡、上床、上輪椅,每一項都需要體力,要照料的長者一個接一個,「一更有4至5個同事,照顧全層50個長者,每個隔日洗澡。」兩人一組計算,陳秀文每天要替超過10個長者洗澡,她直言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護理員需要每天打點長者的起居飲食,需要無比關懷和耐性。(李澤彤攝)
照顧了長者那麼多年,我擔心以後反而沒有人照顧我。
養老院舍護理員陳秀文

「護理員工作始終有厭惡性」
「照顧了長者那麼多年,我擔心以後反而沒有人照顧我。」秀文的子女都已經在工作,她坦言,曾和家人談及自己年老後的照料安排,心理上不抗拒老人院,但她憂慮,勞碌大半生當別人床榻旁的天使,自己年老時,反而欠缺照料,「現在生育率低,護理員工作始終有厭惡性,年輕人都寧願出去闖一闖。」

護理員每天都會進行健身操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李澤彤攝)
……通常被送進老人院的,認知能力都很低,已經記不起,自己曾經是個護老員。
護養院院長陳振興

土生土長少入行 年輕面孔罕見

「(護理員)說是65歲退休,但很少能做到65歲,一般50來歲就不做了,體力上應付不來。」該院的院長長陳振興在護理行業工作超過10年,直言看過昔日的護理員被送進老人院舍,「通常送進老人院的,認知能力都很低,已經記不起自己曾經是護理員。」護理員漸漸老邁,新血卻寥寥可數。

陳無奈指,護理員的薪金其實不差,起薪點有13,000元,部分機構還提供每年數千元的約滿酬金;然而,在香港土生土長又願意入行的新人,少之又少,內地新移民佔大多數,「部分曾在內地當護士,來港後資歷不認可,便選了工作性質較貼近的護理員。」

目前院舍內的護理員,年齡多在40歲以上,「偶爾會有年輕臉孔,但做一年半載,找到其他工作便會走。」

「啓航計劃」鼓勵入行 「有3成留低已很好」

政府在2015年推出「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希望透過「邊讀邊工作」的兩年制課程,鼓勵青年人投身安老及康復護理服務。參與首屆「啓航計劃」的同學,即將於今年畢業,這班初生之犢,能否為緊湊的安老人手帶來一線曙光?

首屆學員尚未畢業,但陳振興已經向他們「收風」,心裡多少有個底,「有3成留低已經好好,大部分都不打算再做,有些是當做護士的踏腳石,有些覺得太辛苦。」

穎祈的護理技術漸漸上手,但畢業後想繼學業,難言是否一定在這行扎根。(李澤彤攝)

實習學員:因成績不好 自己不喜歡坐定定而報讀

在院舍實習了近一年的穎祈,是「啓航計劃」的首屆學員,「中六DSE成績不太好,而自己又不太喜歡坐定定的工作,因此報讀了這個計劃。」

她指青航上課和上班同步進行,學到了很多實際有用的基本功。穎祈小時候探望住私人安老院的爺爺,但環境猶如「板間房」,空氣充斥著摻和了白花油的「老人味」,感覺很差,坦言當時是硬著頭皮報讀這個課程,直到實習時分配到環境較好的政府資助院舍,印象才轉變。

雖然還有一年才畢業,但她坦言,畢業後未必會即刻入行做長工,認為自己還年輕,希望再多闖闖了解一下,「我希望再讀書,不肯定有什麼課程能銜接上去,但如果他們願意,我可以做兼職。」

參與了「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的穎祈,是院舍裡少有的年輕面孔,為長者帶來活潑生氣。 (李澤彤攝)

盼革新護老業形象 創晉升階梯免淪踏腳石

參與「啓航計劃」的另外還有東華三院,首屆學生有67人,屬預期之內,今年數目則尚未確定。東華三院助理策劃主任蔡世傑承認,部分學員在報讀後會覺得不適合而離開;另外亦有不少學員,以護士作奮鬥目標;畢業後銳意成為護理員的學員為數不多。

但他認為,計劃能短暫填補人手不足的問題,而「啓航計劃」的目的亦非純粹解決安老人手不足,而是吸引青年人投身護理行業,「護理行業並不是只有護理員和保健員,就算他們最終選擇當護士、院舍社工等,亦是護理行業的一環。」

他認為解決安老人手問題不可能一跋而就,政府必須建立安老行業具「使命感」的形象,以及創造更多晉升機會,讓職位不再淪為年輕人的「踏腳石」。

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專業顧問徐若萍表示,荷蘭現已立法禁止醫院為防病人跌倒而使用約束品。她認為在香港,更重要是業界認知約束帶來的更大問題。(資料圖片/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