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片場重建擬拆二級歷史建築 學者憂留殼不留神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擁有逾半世紀歷史的清水灣邵氏片場,曾是全球最大的私營影城,生產過無數載譽海外的電影。不過昔日影城即將走進歷史一頁,業主復星國際今日(14日)向城規會提交經修訂的重建方案,表明有意保育地標行政大樓,以及兩面錄影廠的外牆和宿舍樓群。但有建築學者憂慮,保育細節如果無全盤考慮,保育會失去其意義,「如果冇咗個神,得返個殼同空間嘅話,其實個意義唔係好大。」

邵氏片場的行政大樓外牆上,可見有不規則的窗框設計。(古諮會圖片)

邵氏片場有23幢建築物,包括錄影廠、製片部,以及歷史建築被評為二級的4號宿舍及2號前宿舍等,業主多年來有意將現址重建成住宅,前年古諮會將整體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後,申請一度撤回。

業主今日提出修訂方案,保育3座宿舍以及1號錄影廠的2面外牆,已故邵逸夫爵士昔日辦公室、片場地標行政大樓亦獲原址保留,改裝成包括文物展示場地的商業設施。

李浩然認為今次的保育方案「好過冇」,但未來用途應與電影發展配合而非作展覽。(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港大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表示,邵氏片場曾在電影產業叱吒一時,見證著香港電影製作的光輝歷史,影響周邊的東南亞國家,甚至名揚國際,如荷里活著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亦深受其影響,充份反映其保育價值。

不過,相比起成為文物展示的場地,他認為與電影發展等用途掛勾更理想,「博物館或展覽咁求求其其(保育),反而愈保愈衰,影響市民對保育嘅認識。」

擬未能保留的建築物

+1
經修訂後的平面圖。(城規會文件)

15年整體獲評級 重建後損完整性

佔地60多萬平方呎的邵氏片場,集製作、居住及商業於一身,實現電影產業的一條龍製作,若城規會通過重建計劃,片場內的錄影廠、服裝間,甚至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前2號宿舍也難避清拆命運,影城未來將變得支離破碎。

香港大學建築系建築保育學部講師余家聲指出,重建對於建築群的完整性有影響:「因為每幢建築物都有個別特色,行政、拍戲……由唔同功能組成一個邵氏片場。」惟除法定古蹟以外,獲評級的私人歷史建築未受法例保護,政府只能盡力游說業主保存下來。

他形容行政大樓得以保留是「好過無」,不過保育的細節亦相當重要。他引用灣仔街市作例子,最終只能保存街市外殼,建築物內的舊有空間、採光等設計已蕩然無存:「如果冇咗個神,得返個殼同空間嘅話,其實個意義唔係好大。」

計劃保留的建築物

古諮會:希望業主盡量保育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回覆指,2015年古諮會通過將邵氏片場建築群列為一級歷史建築,是考慮及片廠、行政大樓、宿舍等建築物反映整個電影製作的流程,故歡迎業主願意保留部分建築物。

至於重建計劃會否破壞片場整體的歷史價值,他就認為是在所難免,「預期呢樣嘢係會發生,純保育嚟講更係唔理想,但現實我哋只能希望業主得到回報之餘,喺保育工作中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