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逝世】摯友野渡憶文壇偶像:他魅力整合各階層令當局懼怕

撰文:勞顯亮
出版:更新: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病逝前後,家人幾乎無法直接與外界聯絡,他生前好友、作家野渡擔當家人與外界的聯繫人。
不過,野渡昨日(18日)於廣州接受《香港01》訪問說,自從劉曉波逝世後,便無法再與其家人聯繫,擔心劉霞日後繼續被軟禁,鬱鬱而終。
他憶述,自己仍是學生時,視文壇黑馬劉曉波為偶像,之後曾有機會與他共事4年,成為摯友,發現他由張狂學者變成「百煉鋼為繞指柔」的成熟男人。他說劉曉波的道義和感召力,讓不同階層的人簽署《零八憲章》,終成當局嚴厲打擊的目標。
野渡表明希望在好友頭七當晚,在海邊點上蠟燭悼念,日後會延續他的精神。但據最新消息,他卻被公安上門禁止他出門。
記者:勞顯亮 廣州報道

6月26日劉曉波患末期肝癌到瀋陽保外就醫的消息傳出後,野渡馬上聯絡劉曉波的家人,並向外界發布消息,往往與醫院官方公布的不一樣。野渡在廣州家中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展示連日來與劉曉波家人通話的紀錄。

野渡曾與劉曉波共事4年,劉曉波病重期間,一直與劉家聯絡,擔當對外發布消息的橋樑。(鄭子峰攝)

本欲海邊悼念 延續抗爭精神

6月13日凌晨到中午,他兩次收到劉曉波彌留的消息,直至晚上瀋陽司法局公布劉曉波的死訊。「到他去世那天,已經有這個預感,」野渡說到此處,依然哽咽,「以為有心理準備不會太心痛,但原來還是很痛。到那一刻才真正明白,希望和幻想破滅,他真的要走了。」

劉曉波病逝後,野渡在twitter轉發北島的詩《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野渡昨日(18日)接受訪問時稱,在劉曉波的「頭七」(19日),會到海邊為他點上蠟燭,舉起三隻手指,「以曉波的抗爭精神,實現曉波一直所期許的光輝政治未來。」但今日他稱有公安上門,禁止他到海邊。

視劉曉波兒時偶像 足球政治無所不談

野渡原名吳偉,是廣東人,80年代讀中學和大學時,視劉曉波為偶像,「在我的啟蒙時代,是天下無人不識劉曉波。他當時是爭議相當大的學者,意氣風發,否定一切,批判一切,張狂。」

野渡在大學畢業之後,到國企打工,2001年創立「民主與中國」網站,常看到一個名為「水皮蝦米」的網友留言和轉發劉曉波的文章,「水之皮,就是『波』。『蝦米』是劉霞的暱稱,國語是『霞妹』的諧音,我就猜到這個人是劉曉波。」

二人從「網友」開始,常在網上談政治、足球和瑣事。2003年,野渡起草致最高人民法院的公開信,呼籲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進行司法解釋,由劉曉波修改,二人便開始更熟絡。

劉曉波擔任獨立中文筆會會長時,更聘請野渡擔任助理,負責網絡營運。

與劉曉波相處,野渡無法與80年代對他的印象聯繫起來,「我認識曉波時,他已是一個溫和、敦厚的兄長,與他90年代幾次出入監獄,人生的沉浮分不開。」

野渡至今仍保留與劉曉波通訊的電郵,常拿出來追憶友人。(鄭子峰攝)

多次聊通宵 難忘劉霞劉曉波夫婦情話

他說幾乎每晚都會與劉曉波在網上聊通宵,天亮才入睡,劉曉波會朗誦自己的文章,野渡往往是他的第一個聽眾。凌晨3、4點,野渡就會看到劉霞為劉曉波準備宵夜,「會好清晰聽到曉波,用很甜蜜的話語回應劉霞。」

野渡依然記得,自己在廣州被逼遷時,劉曉波為他撰文,是劉多位好友中絕無僅有的。他更曾到北京,在劉曉波家中留宿,「我去北京找他,廣州的國安就打電話給我,要我自己回來,或者抓我回來。本身有些潔癖的曉波,就讓我在他家中留宿一晚,那夜我們聊天到天亮。」

現在野渡還保留當年與他的電郵記錄,劉曉波常認真為他修改文章,想不到以後只能憑字追憶友人。他還感慨,二人從未合照,成永遠的遺憾。

居住在廣州的野渡,本計劃在劉曉波頭七的時候,到海邊點起燭光悼念,但被公安上門禁足。(鄭子峰攝)

劉被判重刑全因他魅力整合各階層

《零八憲章》是劉曉波人生的轉捩點,入獄、獲獎,逝世前未能得到自由。野渡指,《零八憲章》的主要作者張祖樺和其他簽署者,都未用受牢獄之災,只有劉曉波被判重刑,全因他的魅力,整合各階層,最讓當局害怕,「他最大的功勞是憑他自己的道義、感召力,把不同階層的人聯繫起來簽署憲章,這種狀況在他之前沒有,在之後的中國更加不會出現,因為現在中國不同階層已經分化了。」

友人已逝,野渡希望當局能發還劉曉波的遺物手稿,「曉波是致力推動中國自由進步的學者,遺物手稿中,必定有很多關於中國轉型的思考。我相信這部份的遺物,黨國絕對不可能發還的。至於其他的文學的,有機會可以拿得到。」

不過他對劉霞的處境不感樂觀:「讓她出國,必定領回諾貝爾和平獎,再告訴記者劉曉波離世前的真相,逼家人答應急急火化海葬的內幕,這麼多料可以爆,怎會讓她出國。」他最擔心劉霞鬱鬱而終,「要關她幾年就可以了。」

維權人士溫雲超於美紐約海岸線擺放空櫈祭悼劉曉波。(溫雲超Twitter)
民運人士周鋒鎖到美國西岸海邊為前輩送行,同時聲援劉霞。(周鋒鎖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