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17.前瞻】深圳推動科創20年 研發開支大幅拋離香港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在商用無人機市場佔有率高達七成的「大疆創新」,創辦人汪滔於香港科技大學讀書時,與同學合力研發無人機,早已「入籍」香港的他,畢業後選擇回深圳創業。今天港深的互相比併,在科技方面香港肯定輸給深圳。汪滔2003年由內地來港,到科大修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2008年汶川「5.12」八級大地震後,他和隊友研發的無人機飛入災場航拍震後災情,為救援提供重要資料。他在學時,因為在深圳較易買到所需零件,所以到當地租用房間進行研究。假如香港有科技行業供應鏈,政府有政策扶植初創企業,協助解決租金和人才不足問題,汪滔會否有較大機會在港大展拳腳?

汪滔研發的航拍機,曾於2008年飛入汶川地震災區拍攝災區情況。(科大圖片)

香港傳統四大經濟支柱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金融業與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服務,近年來就業人數已經飽和。貿易發展局在2017年經貿研究明確指出,香港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發展的六項產業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及環保產業,就業人數由2010年的41萬人,升至五年後的48萬人,升幅逾17%。六項產業在2015年僅佔本地生產總值的8.9%,反映它們擁有龐大發展空間,若要激發當中潛力,創新及科技的配合是不可或缺,可惜香港乏善足陳。

本港「創新企業」指標遠遠落後其他主要經濟體,令前景未明。(資料圖片)

香港研發開支遠遜鄰近地區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於5月發表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蟬聯全球第一,力壓其餘62個經濟體;香港在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及基礎建設四項範疇相當出色,但在數碼競爭力排名只得第七,新加坡卻連續五年排名榜首。IMD的數碼競爭力排行根據50個指標作評分,香港在「高技術出口產品」及「創新企業」指標排名只有35及46位,顯示科創嚴重滯後。香港在研究和發展的開支(R&D Expenditure)於2015年只佔本地生產總值0.76%,不及新加坡(2.6%)、美國(2.8%)、深圳(4.05%)及北京(5.6%)。

創科局投放180億元

政府早已意識到停留發展傳統產業只是死路一條,首任特首董建華於1998年設立創新科技委員會,並接納建議注資50億港元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在2000年成立應用技術研究院、2002年發展科技園及2003年建設數碼港等,但往後政府卻未做好領導角色,以致數碼港等走樣淪為地產項目。上任特首梁振英上場才銳意要求產業向高增值發展,創新及科技局成立以來,儘管政府投放超過18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但暫未見成績。

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早前指出,本港創科仍未能成功發掘可聚焦的拓展領域,而且遜於周邊地區,如深圳早已積極在國際招攬人才,又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就創科發展作出具體規劃。她建議香港應盡快收窄範圍,集中投資及培養人才。曾主理香港教育政策多年的羅太慨嘆,社會主流觀念令年輕人對穩定高薪工作趨之若鶩,失去樂於冒險的企業家精神,因此政府一方面需有實質行動讓大眾看見創科前景,同時吸引高端大企業在港從事科研,去改變社會觀感及創造就業機會。

科學園是目前主要創科發展基地,但何時可成為「金蛋」,仍需一段時間發展。(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航拍機曾應用於汶川大地震,拍攝災場情況。(科大圖片)

深圳20年前開始推動創科

港府偏重金融業,奉行「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未有積極介入產業政策,以致近十年的創科政策近乎空白,在此消彼長下深圳將香港遠遠拋離。深圳在20年前已着手推動創科,1999年開始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展示成果,供業界尋求合作機會。

深圳逐漸由低端加工製造業基地,成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產業基地,不單擁有全球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產品(3C)製造業務,亦是多間國內及國際電訊龍頭企業如騰訊、華為及邁瑞等基地,更向香港招手共同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2015年分別有34萬人投身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又有19萬人任職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佔總勞動人口約5.9%,為深圳帶來可觀回報,生產總值分別為逾1,092億元及486億元人民幣。

反觀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中,唯一未有以創科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經濟體, 2015年創科產業就業人口僅有3.5萬人,生產總值只有167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0.7%。

Nokia沒落 芬蘭政府支持《Angry Birds》公司

專注創業學的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岳永認為,發展創科有助開設更多高端職位,他認為傳統的高端職位如醫生需要花多年時間學習,但全球已日漸飽和,反觀創科會是一個上流較快的行業,他以金融科技(FinTech)為例,本地FinTech不單令新的經濟模式崛起,影響其他行業如旅遊、零售等運作,讓不少人才有機會加入不同行業專責IT,甚至自行開設公司。

政府雖已推出多項措施以改善本地的創科環境,支持企業轉向高增值生產或發展新興產業。但黃岳永留意到,現時政策上根本未有「集中力量做同一件事」,儼如「打空氣」,「芬蘭以前有Nokia,現在有Rovio,這是基於政府的推動,改變了發展方向,令發展迅速由手提電話轉至手機遊戲。」創新科技被視為推動經濟轉型的一大推動力,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早在Nokia王國沒落之際,不但着手協助Nokia被裁員工轉到移動數據傳輸技術界創業,吸納更多人入行,同時向遊戲公司Rovio及Supercell提供資助,成功開發出《Angry Birds》及《Clash of Clans》遊戲。從Nokia沒落至Rovio崛起,時間不超過十年,「即使是一仗功成萬骨灰,政府要有方向去領導,令到整件事發生,但香港根本缺乏這種心態及中長線發展,沒人清楚他究竟想做什麼。」

相反本港開創高端職位進度緩慢,令不少大學畢業生只好由低做起,政府刻下需要長遠目光,推展科創製造更多高端職位。

原文載於第76期周報(2017年9月4日)A05,原文題為《與港同期起步 深圳20年成科創一哥》,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9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6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