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林鄭急推社會房屋計劃 能梁振英所不能?

撰文:溫偉俊
出版:更新:

港府和多家坊間機構在周二(9月19日)聯合公布「社會房屋」計劃,這個作為特首林鄭月娥上場後首個見到成果的房屋政策,處處盡顯林鄭月娥的風格,不但「數口」相當精明,而且相比上屆梁振英政府過於著重長遠房屋規劃,變成遠水救不了近火,林鄭月娥今次出招,起碼可以暫時「止咳」,紓減基層對房屋問題的怨氣,爭取更多時間處理長遠政策問題。

新上任的運房局長陳帆較早前探訪一個劏房家庭,只得100多呎,環境狹窄。陳帆提出「良心劏房」,希望能解決基層住屋問題。(吳鍾坤攝)

延伸閱讀: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啟動 冀募500單位 料1000住戶受惠

社會房屋見效快 處處見林鄭風格

林鄭月娥上任之後,拋出了多個房屋政策議題,但對於這個困擾香港社會的老大難題,很多時急也急不來。例如她在上月宣布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計劃18個月內交報告,以過往政府諮詢機構每每就單一議題研究兩三年來說,其實已經相當高效率。

相比之下,「社會房屋」的概念,在今年7月初由運房局局長陳帆提出,到正式公布讓市民申請,前前後後只是約兩個月左右,可謂先聲奪人。

這項政策能火速見到成果,很大程度顯示出林鄭月娥的施政風格。林鄭月娥長期在政府工作,自然很明白如果由政府獨力處理,單是要處理公務員體系內的各種規章制度、繁文縟節,必然是曠日持久,尤其「社會房屋」涉及將私人業主提供單位改裝成良心劏房,更要設法避免惹來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瓜田李下之嫌。

近年「拉布」愈演愈烈,不限於大會審議《撥款條例草案》或其他法案的階段,亦出現在財務委員會及轄下工務小組委員會及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01獨家】運房局發展局夥房協 研市區建過渡性貨櫃屋助基層

政府出食譜 坊間機構出豉油又出雞

因此,今次林鄭月娥的精明之處,是由政府出食譜、坊間機構出雞又出豉油的合作模式,先由政府出政策、再統籌協調坊間機構出人力物力落實。例如「社會房屋」計劃是由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負責物色、承租、改裝有關單位,再交由不同社福機構管理,就連租約、工程以至家庭電器,也有專業組織以至商業機構協助;而資金方面,政府則向公益金「揼心口」五千萬元,其巧妙之處除了毋須打庫房主意,更重要是不用向立法會伸手要求撥款,否則要等議會在10月才復會、還要排隊審議這項議程,而最壞情況是受到一些莫名奇妙的政治爭拗干擾,成為「拉布」的犧牲品。

今次林鄭月娥推社會房屋的做法,和她過往推動過的一些政策相類似,例如她卸任政務司長的「告別作」西九故宮,便是由政府出面、再由馬會「找數」35億元的做法雷同。雖然西九故宮變成了一項政治爭議,但「社會房屋」涉及基層市民的居住權利,相信社會普遍也會樂見政府急民所急、特事特辦。

長策會2013年進行「香港分間樓宇單位調查」推算全港劏房戶數量,惟3年間劏房戶的生活仍然苦不堪言。(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01周報社論】港府覓地「大辯論」  議而要決 決而要行

突顯與前朝差異 房策不會忽略基層

社會房屋計劃迅速出台,更顯示出在房屋政策上,林鄭月娥和梁振英的政策取向差異。梁振英任內的房屋政策有兩大重點,一是向私人市場傾斜、二是側重長遠政策,但現實卻變成「眼高手低」,私人市場供應再多,仍不敵超低息推升樓價和租金;長遠政策講得再多,只是道出公營房屋供應量「肥佬」的現實,令市民深感其房屋政策講就天下無敵,做起上來卻無能為力,因而招惹民怨。

現實上輪候人士不斷上升,在不大幅增加公屋單位供應的前提下,平均輪候時間亦只會有增無減。(資料圖片)

但「社會房屋」的不單向社會宣示,相比上屆政府,現屆政府對基層住屋難題更重視,在具體政策上更加是一個做多過講的「行動派」政府。即使「社會房屋」目標只是提供五百多個單位,相比近10萬的劏房戶僅杯水車薪,但起碼令劏房家庭看到一個在短期內改善生活環境的新希望,為基層市民「消消氣」。

不過說到底,透過「社會房屋」計劃為基層家庭提供居住環境較合理的過渡性房屋,頂多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現屆政府終歸要處理香港住屋供應緊張、尤其出租公屋嚴重短缺的根本問題。公營房屋十年建屋目標由最初的29萬伙,降至28萬伙,但降低目標後供應缺口仍逼近4萬伙,如何覓地「填氹」,才是林鄭月娥要面對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