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食墟】即場煮熟小食落空 深水埗食墟變陣 烤印度薄餅吸客

撰文:黎靜珊
出版:更新:

小販墟市不限於農曆新年,深水埗熟食墟載譽歸來,中秋前夕添節日氣氛。今次熟食墟小食種類多達40種,印度人家常便飯的薄餅,製作過程具異國風情。不過,熟食墟舉辦前一星期,協力單位關綜聯收到食環署通知,發牌條件列明只可加熱食物,不得烹煮食物。於是本打算即場煎薄餅的Vicky,唯有先在工場準備好已熟的薄餅,但擔心份量難以控制。安排好的雞蛋仔檔,也要告吹。

黃咖哩雞肉配薄餅

中秋佳節,人月兩圓。44歲的Vicky(本名Venkatesha Bangera)離開家鄉印度已24年,在香港開枝散葉,誕下一子一女。他來港後任廚師,但好景不常,因工受傷不能久站,現時每日只能上班3至4小時。今次視熟食墟為新嘗試。印度薄餅乃當地人日常菜,基本上午餐、晚飯薄餅都是基本,就如中國人的飯一樣。由於Vicky是虔誠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及豬肉,所以熟食墟薄餅配上黃咖哩雞肉。

薄餅底製作:

+7
印度咖哩香氣撲鼻。(黎靜珊攝)

印度人的家常便飯絕不馬虎。薄餅底由Chapati(麥餅)麵粉搓成,烤前需用麵粉棍輾開粉團,形成薄片,然後放上平底鑊煎烤。正宗做法必須放上火烤。有別於食肆製作的咖哩,Vicky不欺場,非單單用水開粉,而是用上至少5種印度香料(Masala)、洋蔥、咖哩粉、蕃茄、蒜、薑及檸檬汁,放入雞胸肉,頓時香氣撲鼻。

咖哩雞製作:

主辦組織為確保食物安全,特地購買「電子測溫器」,但努力付諸流水。(黎靜珊攝)

政府僵化 未放生「由生變熟」

受牌照條款所限,印度薄餅無法在現場即搓即煎,只能先製好一塊然後翻熱。關注小數族裔團體「南方民主同盟」負責人龍緯汶批評署方僵化,薄餅底只是麵粉溝水,應不構成食物安全危機。主辦團體之一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幹事李大成表示,早在6月墟市後已找署方人員商討「由生變熟」的可能,官員都用心協助團體從儲存方式、運送方式、現場儲存方式等方面,設計烹煮其間食材有加熱超過68℃以上,確保減少安全風險。團體為此購買「電子測溫器」檢查食物加熱狀況。不過。熟食墟舉辦前一星期,食環署通知關綜聯發牌條件列明只可加熱食物,不得烹煮食物。

李大成批評政府僵化,既然已商討配套減少安全風險,理應作出豁免指引。他認為,長遠而言應該透過修例,制定切合墟市的條例措施。

清湯腩、牛雜粥、烤魷魚......加麻油、醬油,避免地產霸權。
鹵水檔主王嘯虎
虎哥(左)與拍檔用心調教鹵水,一次比一次創新。(黎靜珊攝)
鹵水檔已經第三次參與熟食墟。(黎靜珊攝)

鹵水檔主王嘯虎已是第三次參與深水埗熟食墟,今年67歲的他不時回味小時候成行成市的小販檔。「清湯腩、牛雜粥、烤魷魚......加麻油、醬油,避免地產霸權。」自言「鍾意食」的虎哥退休後鑽研鹵味,今次鹵水汁加入玫瑰花乾,風味有別。他坦言昔日街邊檔有衛生問題,但今時今日熟食墟依足程序申請,檔主都會憑良心搞好衛生。

深水埗中秋濃情見光墟資料
日期:2017年9月30、10月1日
時間:下午3時至晚上10時
地點:深水埗九江街海壇街交界閒置用地(過去「見光墟」場地)
檔位:50檔乾貨檔位、16檔熟食檔位
資料來源: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