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和兩生花】九龍城店遭億元併購趕絕 深水埗店領食肆牌重生

撰文:黎靜珊
出版:更新:

六十年前,公和創辦人將豆香散落深水埗和九龍城。九十年代,後人移民賣盤,公和九龍城和深水埗兩店正式分家。接手的九龍城店的潘家與深水埗店的蘇家,背負着「公和荳品」這百年老號,見證了九七回歸、啟德機場搬遷、零三沙士……在時代巨輪下,工場牌不得經營食肆,遭食環署再三票控。
深水埗店痛定思痛,在食環署協助下,取得食肆牌,浴火重生。九龍城店捱得到票控,擋不住大財團發展商收購,面臨逼遷。「 (市民)嚟得一次得一次喇……」潘影兒哭說。

小孩吃豆腐花吃得津津有味。(蔡正邦攝)
深水埗公和辦理食肆牌照,休業半年重新上路。(黃偉民攝)

深水埗店:不敵告票 領牌重生​

秋分剛過。驟晴驟雨,水窪與毒太陽令人煩躁。穿過人聲鼎沸的北河街市,綠色捲閘內,深水埗店的蘇家忙於最後衝刺,店面、廚房亂作一團,準備着重新開業。收到兩張告票就要停牌七日。工場牌不足以呼應現代堂食需要,轉用膠餐具也非上策。三張告票,逼得由蘇家接手的深水埗公和將老店置之死地而後生。縱使1958年已落戶此地,也不惜裝修改變室內環境,申請食肆牌照,重新上路。

九龍城店提心吊膽苦撐

三公里外的九龍城店,由潘家主理,古老裝修、古舊紅字配上充滿歷史的門面瓦片,在現代化街道上特別搶眼。經過的途人自動掏腰包,花十元八塊買支冰凍豆漿,或叫碗凍豆花消消暑。電話響起,通報有人在街口前來,姐姐們緊守崗位,行動代號「唔好畀人入嚟」,全部客人買外賣帶走。每天經營都如臨大敵,因小店已不容再收一次告票。兄弟店斥資百萬浴火重生,九龍城公和何不一勞永逸?潘影兒一臉無奈:「點做呀?成棟畀人收咗啦!你(記者)有冇睇新聞㗎?」

恒基地產已收購福佬村道69至83號全數業權,百年老號「公和荳品」也難逃收樓。(蔡正邦攝)

恒地1.3億收購全幢舊樓

有。九月初,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討論得沸沸揚揚,恒基地產以一蚊租出九龍城福佬村道75號予九龍樂善堂推行計劃。但在相若時間、同一街道,恒地在八月以1.328億收購同一條街67號大廈,該處地舖正是公和荳品廠。潘影兒到了九月六日看新聞才知道此事。事前,前業主港九糖果餅乾麵飽西餅同業商會沒有打過一聲招呼。商會的董事,包括奇華董事黃錫禧、甄誠記二代話事人甄添駒、大地食品董事趙文傑等,統統都是老行家。

有啲嘢我哋係改變唔到。就算我幾出力都好,都改變唔到佢收樓,我幾出力都好冇可能買到個地舖。有啲人唔知,話「買咗佢啦,收到風佢會賣你買咗佢。」我點買呀?
九龍城公和負責人潘影兒
前業主提出續約一年,令潘影兒大感無奈,如今方知是巨額收購舖位的前奏。(蔡正邦攝)

突縮短租約年期 收購先兆

收購也非無跡可尋。數十年承租,原本每次續約三年、五年,突然間被要求只簽一年約。留守在九龍城的老店,潘影兒直言:「一年即係叫我走呀?」周旋下僅續約兩年,期間發生億元收購事件。很多街坊不清楚,以為一億三千萬元,公和可分一份,事實上九龍城公和一年前才還清債務。本來是大好發展時機,可以好像深水埗公和般領取食肆牌重新出發,卻面臨收樓逼遷。

「公和」字號,不只滿載潘影兒與爸爸的回憶,亦是香港人集體回憶。(蔡正邦攝)

小資料:公和124年老字號 創辦人九十年代賣舖

公和荳品廠在1893年由廣東人駱公和創立,最先於廣東道開舖,其後因重建而在1958年遷往深水埗北河街,即今天的深水埗店。及後,在1960年,公和再於九龍城開分店。九十年代,創辦人駱家將公和兩店出售,深水埗店由蘇家接手,九龍城店由潘家接手,兩店分道揚鑣,經營至今。

(蔡正邦攝)

深水埗店東主:食環人員「幫得手」

兩間老舖,一間落泊,一間重生。深水埗公和老闆蘇崇廉交捧予女兒,退居二線,再次開張之際,兩父女拍住上一同在舖頭打點。說到領牌過程,蘇氏父女都笑逐顏開,齊聲表揚食環署人員「幫得手」。

兩店承傳 兩段父女情深故事

兩店承傳,都有一段父女情深的故事。九龍城店的潘影兒,2009年接手九龍城公和,導火線是父親潘逢景患癌逝世。在公和工作10個年頭,償還舖頭債務、頂住內部矛盾、面對工場牌的問題,直至今日面臨逼遷危機,她一直堅持下去,都是為了爸爸。

深水埗的公和裝修過後,取得食肆牌再戰。(蔡正邦攝)

九龍城店停售煎釀三寶 師傅失業領綜援

不論回應甚麼問題,九龍城店的潘影兒總會提到身邊的人。談及億元收購,她說如果有公和的份,會分錢給員工去旅行休息一下。說到停售煎釀三寶,她指街坊曾介紹工程師免費諮詢加設電爐申請情況,最後為免大幅改動而告吹,主理煎品的師傅被逼退休,因腳傷找不到其他工作,現在只好領綜援養育年幼兒子。

真係最後回憶囉我同我爸爸,最後就係喺度。啲人話開過間,但重新開過間已經唔係嗰樣嘢。
九龍城公和負責人潘影兒
每個招牌、每塊瓦片,都是時代產品,賣少見少。(蔡正邦攝)

「我真係好唔捨得」

「我好唔捨得,即係可能到我最尾嗰刻,要關門啦,我真係好唔捨得。」說到公和是她與爸爸最後回憶,潘影兒的眼淚奪眶而出。或許公和可重新裝修,但不是與爸爸共處的這間;或許公和可另覓地點,但不能保留歷史遺物。

另一邊廂,深水埗公和在區議員及食環署大力協助下,都未能保留接近一個世紀的趟閘。正門的磚瓦消逝,停用開業至今烹煮豆漿的油渣爐改用煤氣。店面加裝冷氣。新裝修,新開始。

深水埗自置物業 東主有「本錢」斥資改動轉營

深水埗店的負責人蘇先生說,今次轉營領食肆牌,花了約170萬元裝修,增設了冷氣及消防設施。他表示,幸好店舖是自置物業,才會斥資作改動,如是租舖,則不會投資轉營。「如間舖唔係自己,根本冇得做」。他預計,要化數年時間,才能回本。

半年來協助深水埗公和斡旋的區議員鄭泳舜表示,自己幫襯公和已有十年,得知公和數度因持工場牌經營食店被食環署票控,負責人有意申請食肆牌照,於是協助公和與署方交涉。他指,最困難是平衡保育與領牌要求,「希望盡量保留公和特色,特別係好多年歷史嘅嘢,但係佢要攞返(食肆)牌都要符合規格。」公和裝修後,雖然無法百分百保留「但最有價值嗰啲我哋都留到喺度」,都感到開心。

深水埗的公和裝修過後,取得食肆牌再戢。(蔡正邦攝)

九龍城店 一天不拆樓 一日延續荳香

一舖歡喜,一舖憂愁。深水埗公和預計裝修過後,要經營數年才能回本。而恒地向九龍城公和承諾一定會完成合約,但會否續約仍然是未知之數。潘影兒希望「做得一日得一日」,一天不拆樓,一日延續荳香。為了除了是保留與父親的回憶,更有感時代巨輪中,香港舊舖買少見少。既然無法改變,只能跟街坊市民說一聲:「嚟得一次得一次啦!」

(市民)嚟得一次得一次啦
九龍城公和潘影兒
兩間公和,命運各異。(蔡正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