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利得稅.拆局】林鄭減稅「益」商界 打工仔呢?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將在下周三(10月11日)公布施政報告,有消息指政府將落實減利得稅,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的稅率或由16.5%減至8%,估計庫房將每年少收約60億元。根據傳統觀念,政府收少了錢,就變相在市場投放了資金,但企業慳了稅最後會落入誰的袋,大家心知肚明。
所謂將錢掉落鹹水海都有「揼」一聲,政府與其為減而減,變成明「益」商界,不如有目的地減稅,一次過換取換取商界支持劃一勞工假期和取消強積金(MPF)對沖,化解這兩個纏擾社會多年的老大難題。

林鄭月娥8月於工總晚會致辭時提到兩級制利得稅競選承諾,指會於施政報告公布。(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前瞻】落實減利得稅 企業首200萬利潤稅率或削半至8%

兩級利得稅方案 庫房或每年少收60億元

林鄭在競選特首時向商界開出支票,表明會推行兩級利得稅稅制,當時的目標是企業首200萬元利潤,利得稅將由16.5%降至10%。不過政府近期再放風,指減稅目標有可能超額完成,進一步降至8%。當然,最終減稅幅度有幾大,仍有待林鄭下周三揭曉。

但減利得稅政策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到底為何而減?其實當時林鄭的說法頗為籠統,就是「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及初創公司)減輕稅務負擔」。此前政府曾經評估,按照將利得稅減至10%的建議,庫房每年會少收約50億元,以此推算,如果稅率進一步減至8%,每年庫房可能少收逾60億元。按照高官的「人肉mp3」式講法,減稅等於政府將資金投放在市場,提升經濟活力云云。

本港工時之長亦為全球之冠,去年瑞銀集團一項調查顯示,在全球71個城市、15個工種之中,港人每周工作50.11小時。(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博評】林鄭「減稅新哲學」 只益了富人

香港利得稅向來偏低 再減意義何在?

不過,就算按照目前情況,本港的利得稅稅率在國際上本來就屬於偏低水平。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成員國的利得稅水平平均約23%,高於香港的16.5%,但香港一貫以來的低稅率,卻未能換來商界更積極投資科研,要靠低稅率令腦細們更積極改善僱員薪酬待遇,更加是天方夜譚。以此推斷,每年減收幾十億元利得稅,相信絕大部分都只會轉化成為企業的利潤,由腦細們袋袋平安。

庫房錢多到水浸,減稅本無不可,但實際上,今次減稅若成事,對社會幫助又有幾多?政府應該藉減稅作為解決一些社會難題的突破口,而非平白無端地拿公帑「益」商界。

「勞工假」較「銀行假」放少5日,如想放一個悠長假期,就要動用更多年假了。(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同是打工仔 點解勞工假、銀行假相差5日?原來有段故

商界為錢拒「加假」 憂取消MPF對沖增成本

例如一直以來,社會都有聲音要求將每年17天的公眾假期(銀行假),和每年只有12天的法定假期(勞工假),劃一為每年17天,令香港的僱員年假安排更加合理。過去商界一再反對,表示會加重經營成本負擔,但政府曾經就此進行評估,如果勞工假每增加1天,僱主每年經營成本大約增加3.7億元,「加假」5天每年經營成本則會增加約18.5億元。就算近年最低工資等有所調升,但今次減利得稅每年會為商界慳差不多60億元計,根本就足夠應付有餘,林鄭本應「打蛇隨棍上」,趁減稅解決纏擾多年的假期劃一爭議。

至於另一個一直卡住的勞資爭議,就是取消強積金(MPF)對沖。商界反對的理由,亦是取消對沖會令成本上升,批評政府不肯承擔更多,因此不支持取消MPF對沖安排。但所謂的成本,其實每年也是30億元左右,上屆政府本來已承諾拿出79億元作10年過渡安排,補貼僱主,如今又為商界每年減稅近60億元,商界要應付取消MPF對沖綽綽有餘。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指,於年底就強積金對沖提出具體方案,現時正聽取各方意見及進行各方案的計算工作。(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MPF對沖】勞資雙方均拒收貨 議員批梁振英離任前為找數而找數

營商必然「算到盡」 政府要懂討價還價

就算政府一次過要求商界支持劃一假期和取消MPF對沖,商界每年額外開支也是50億元左右,政府打算每年減收利得稅差不多60億元,本來是一個極佳談判條件。而且,因為假期增加而帶來的額外消費動力,加上取消MPF對沖令勞資關係改善、緩和社會矛盾對立,對商界、打工仔以至政府來說,絕對是一個最有利於社會的多贏方案。

老一輩教落,將錢掉落鹹水海都有「揼」一聲,但林鄭擬減利得稅,到底希望達成甚麼有利於社會的效果?可能有人會批評商界、腦細一味「算到盡」,然而做生意本來就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真正要問的其實是,政府是否懂得善用政策和資源,與商界討價還價。如果減稅只是為腦細們錦上添花、令富者愈富,從社會整體利益來說卻沒多大幫助,這樣的減稅,減來做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