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拆局】房屋政策花招多 杯水車薪難解蝸居民困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其中一個賣點將會是一系列房屋政策新招,已經事先張揚的措施,包括「良心劏房」、貨櫃組合屋等,顯然是要透過連環出手,營造新一屆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有為」形象,客觀上亦為社會製造不少新鮮熱辣的話題。不過同一套路,上屆特首梁振英在5年前已經用過,但招式多不等於有效,當年梁振英推出的一系列房策新招,不少都變成無以為繼的花招,林鄭月娥會否步梁振英的後塵?

運輸及房屋局夥拍社會服務聯會,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冀募集500個單位,預計可令1,000個住戶受惠。(林若勤攝)

「良心劏房」有海景? 貨櫃屋走文青風?

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未公布就已經不斷掀起話題,例如前稱「良心劏房」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有傳媒指不少單位交通方便,部分更有海景,不少市民聽見都「嘩」一聲;至於在香港設置貨櫃組合屋的計劃曝光之後,色彩繽紛的歐洲貨櫃屋、屋內「文青」式陳設的照片在網上瘋傳,令不少人嚮往。

從政治上來說,林鄭月娥這一招相當精明,因為相比起早已熟口熟面的公屋、居屋政策,以及冷冰冰的房屋規劃數字,一些嶄新的房策新點子更加容易引起社會關注,特別是如「良心劏房」、貨櫃組合屋等,本身已經極具話題性,一時之間,仿佛人人都變成房屋問題專家,參與為施政報告熱身的房策大辯論。而客觀上,更有助稍稍紓緩公眾對房屋問題的怨氣,亦為林鄭月娥營造對房屋政策有「橋」又有承擔的正面形象。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拆局】房策兩大隱憂礙成敗 公私樓「計時炸彈」待拆

荷蘭Keetwonen貨櫃屋項目(Keetwonen網頁圖片)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前瞻】三招紓基層夾心困局 林鄭房策新氣象解難

居住需要重壓如山 房策卻細眉細眼

然而,這種熱熱鬧鬧的討論,亦明顯地轉移了社會的視線,過度聚焦於一些旁枝末節之上。例如「良心劏房」、貨櫃組合屋等,可以提供的單位可能只有一千幾百,對於現時近十萬戶的劏房家庭、近28萬宗公屋輪候申請來說,根本是杯水車薪。當然,如果從好的方面想,林鄭月娥可能是想對基層家庭「幫得就幫」,但當社會以至政府本身,都將心思精神投放在「細眉細眼」之處,又是否好事?

其實,當年梁振英亦用過同一招,他在2012年7月上任後個多月內,就連珠炮發公布連串新招,例如「港人港地」、簡稱「白居二」的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要求市建局「樓換樓」項目轉作資助房屋(即後來的煥然壹居),以至將房委會工廈改建為公屋等。

港人港地項目由中資發展商負責,已是一大諷刺,最近項目更以呎價1.7萬元開賣。(李彤攝)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前瞻】開拓土地優次成關鍵 與發展商合作拓農地最爭議

靠花招轉移視線 林鄭變「梁振英2.0」?

只不過,當年梁振英的房策新招,推出初期亦得到了不少社會迴響,引起公眾熱烈討論,但到推出後才發現問題多多,無以為繼。例如白居二被指令樓市炒風,蔓延至本來以用家為主的居屋市場;煥然壹居、房委工廈改建公屋等項目,每個只能供應百多個單位,相對本港房屋需求僅九牛一毛;而「港人港地」項目在2013招標,最終由中資財團高價投得,證明這項政策無助遏抑樓價,最終落得如「八萬五」的後果:政府不提就當作不再存在。

現在總人口超過60萬的沙田新城鎮即為麥理浩計劃的第一個新市鎮(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因此,林鄭月娥的一系列房策新猷,從政治上或許是一步好棋,有助暫時轉移社會視線、為政府贏取一些掌聲,但從整體社會的利益角度來看,卻令人懷疑政府又再施拖字訣,以一些小修小補的所謂新招,迴避香港住屋問題的大矛盾。

回顧港督麥理浩在1972年的施政報告,所講的房屋政策是10年長遠規劃、以解決180萬人的居住問題作目標;但今天的施政報告所說的房屋政策,政府拿出三數千個新供應,就已經算是有作為。難免令人有「牛髀同蚊髀」之感。在熱烈的房策新招討論之後,要改善香港的房屋困局恐怕仍極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