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拆局】港鐵股息補貼車費 每人「回水」一千元?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過去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曾表示香港有影響民生的「三座大山」,除了領展和強積金對沖之外,就是港鐵。據了解,今次施政報告之中,林鄭月娥將提出以政府收取的港鐵股息,用作補貼市民交通費。假如政府取態夠積極,每年向市民提供的車費優惠,可能較外界盛傳的45億元還要多。然而,有關做法只是左袋換右袋,車費高昂的問題其實沒有解決過,只是變成利用公家資源補貼市民「搭貴車」而已。既然政府已經把港鐵股息當成已出之物,何不直接回購港鐵,一次過解決問題?

消息指,周三公布的《施政報告》將提出政府以港鐵部分股息補貼市民車費。(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前瞻】消息:補貼車費不包紅VAN 多程短途轉車也受惠

「取之港鐵、用之社會」 可動用的不止股息

港鐵將「可加可減」機制當作尚方寶劍,票價多年有加沒減,社會上早有聲音要求作為港鐵大股東的政府,應該將每年從港鐵收取的股息,用作補貼市民的車費。以去年港鐵派息每股1.07元計算,政府收取的股息多達47.44億元。消息指,林鄭月娥上台之後採納了有關建議,政府傾向計劃可涵蓋港鐵、巴士、專線小巴及渡輪,巿民每月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開支達到600元至700元,便有機會獲補貼。

其實如果從這個計劃看來,政府應該有空間進一步加碼。因為這項政策的構想,既然是政府「取之港鐵、用之社會」,但政府每年從港鐵收取的,其實並不止每年約四十多億元股息,還有另一筆涉及港鐵的巨額款項可以利用。

東鐵線本來由九鐵營運,在2007年併入港鐵網絡。(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料施政報告提港鐵股息補貼車費 議員料不只基層 所有長途客受惠

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公帑掩蓋問題

當中玄機,是2007年地鐵和九鐵「兩鐵合併」之後,九鐵公司並沒有消失,仍以香港政府的全資附屬公司的身分存在,並向港鐵出租原來屬九鐵的鐵路網絡,每年收取租金和分成。以九鐵公司的2016年年報顯示,去年九鐵從港鐵收取了25.37億元,為兩鐵合併以來的最高收益。假如政府將這筆收入,亦計算入車費補貼計劃之中,以去年為例,可用作補貼的資金便超過70億元,如果車費補貼是全港七百多萬人都有份的話,意味每人每年可獲上千元車費津貼!

不過計來計去,這個政策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就是公共交通服務車費高昂的問題,其實沒有真正處理過,只是政府利用公帑──也就是屬於每個香港市民的公共財產,掩蓋這個老大難題。即使市民的搭車負擔看似減輕了,但實際上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港鐵固然繼續年年有加沒減,其他公共運輸機構也可以「搭順風車」要求加價。

新創建行政總裁曾蔭培指新巴、城巴加價12%是「相當克制」。(林若勤攝)

延伸閱讀:港鐵中期基本利潤升15% 派中期息25仙

直接回購港鐵 香港政府「豪」得起

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一直不敢迴避「可加可減」機制,就算港府是港鐵的大股東、而港鐵又是受運輸政策明顯傾斜而得益的「國企」,但多年來政府都放任港鐵管理層自恃是上市公司,「在商言商」地年年加價,政府竟然只得斬腳趾避沙蟲,採取以公帑補貼高昂車費的辦法。

港鐵主席馬時亨曾多次公開建議作為港鐵大股東的政府撥出每年所收的部分股息,用作補貼市民車費之用,惟遭政府拒絕。(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事實上,既然政府已視港鐵的股息為已出之物,不如更直接一點,索性回購港鐵股份、撤銷其上市地位,變成政府的全資附屬機構之後,自可取回釐定港鐵票價的主導權,並從而影響其他公共運輸機構的票價策略,政府便不用再巧立名目設立各種補貼、優惠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車費貴的難題。

這個構思一點也不天馬行空,既然政府已經打算把港鐵股息「派」給市民,假如再加上九鐵的收益,即每年共70多億元,而按最新市價計,要全面回購港鐵涉資約700億元,考慮到政府財政儲備逾九千億元、今個財政年度盈餘可能逼近千億元計,政府要回購港鐵綽綽有餘。就算政府不願從庫房拿幾百億回購,要是政府選擇發債,只開出約1厘息率,機構投資者已經爭崩頭,對比目前港鐵股息率約2.3厘,可謂除笨有精。要解決車費貴難題,辦法總比問題多,只差政府敢不敢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