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人願每日步行1至3公里 團體倡削中環區停車場、咪錶位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嚴重,繁忙時間市區經常出現長車龍。健康空氣行動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發現無論是否駕駛人士,均有逾7成人認為路面車輛過多,導致本港交通擠塞及路邊污染嚴重。他們建議於市中心設立步行區,鼓勵市民以步行取代交通工具,並減少零散分布的公眾停車場、咪錶位,促使行人可以透過步行、踏單車等通往市區內的目的地,從而減少路邊污染、交通擠塞等,建設更宜居環境。

中環的交通擠塞問題嚴重,早前有調查顯示中、上環區的繁忙時間車速為每小時10公里。(資料圖片)

健康空氣行動在今年4月至9月期間,於街頭及網上收集322份問卷,問及市民對交通擠塞和路邊污染等影響。在收回的305份有效問卷中,有2成半人為駕駛人士。

健康空氣行動項目主任謝穎琳(右)指不少國家也會於市中心設立行人專用區、電子道路收費等,以減少交通擠塞和改善空氣質素,鼓勵更多市民步行。(健康空氣行動提供)

7成駕駛者承認私家車惡化交通問題

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駕駛者(71%)及非駕駛者(78%)均認為過多車輛是交通擠塞的主因;分別有6成的駕駛者(64%)及近8成非駕駛者(79%)認為是私家車加劇塞車。

至於空氣污染方面,超過8成駕駛者(81%)承同路邊污染,是源於車輛排放,約6成受訪者贊同應限制車輛進入市區,以改善路邊污染,或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等計劃,限制路面車輛數目。

市民願行 團體倡政府應配合 

此外,調查亦問及受訪者願意步行和踏單車多少公里,以取代交通工具,發現近半受訪者(47%)願意每日步行1至3公里。

項目主任謝穎琳指數據反映一般市民對步行有需求,團體以香港的中核心商業區(CBD)中環為例,勾勒直徑1至3公里的步行範圍,建議作為「最後一公里」(Last mile)地區,鼓勵減少範圍內零散分布的公眾停車場、咪錶位,行人可以透過步行、踏單車等通往市區內的目的地,從而減少路邊污染、交通擠塞等情況,「其實唔一定要點對點咁落車,如果在附近停車再步行,可以令更多空間更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