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大閘蟹含二噁英與化學品除害有關 環境污染是元兇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繼去年內地供港大閘蟹被驗出二噁英含量超標,近日台灣桃園的進口大閘蟹亦出事,食安中心指一個來自桃園的養殖場,大閘蟹樣本被驗出二噁英含量超標近五成。為何內地及台灣的大閘蟹,先後被檢出含有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

去年供港大閘蟹被驗出二噁英含量超標,有消息指事至今年,內地大閘蟹仍因批文問題至今未能供港,不少希望品嚐大閘蟹的老饕都大失所望。(資料圖片 / 吳鍾坤攝)

去年11月,食物安全中心公布有大閘蟹檢出致癌物二噁英,2個涉事大閘蟹樣本均來自太湖的養殖場,兩間進口商分別為「吳江萬頃太湖蟹養殖有限公司」及「江蘇太湖水產有限公司」,自此港人聞大閘蟹色變。至今年10月中,來自台灣桃園養殖場,大閘蟹樣本檢出含二噁英超標,每克食物含9.86皮克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超出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6.5皮克標準,而該批次已封存,未有流出市面。

台灣農業局於16日發布新聞稿指,涉事養殖場於桃園市中壢區,屬無養殖登記,面積約2公頃,為土地擁有人租給公司經營,經調查後正式養殖場只作出口,並無內銷記錄。

去年食安中心驗出江蘇太湖大閘蟹樣本的二噁英含量超標,消息指內地至今亦未發出批文,讓大閘蟹出口香港。(視覺中國圖片)

據台灣傳媒報道,涉事養殖場的負責人透露,年初從中國內地購入420公斤大閘蟹苗,放養在該養殖場內,期間未有投放飼料,任其生長8至10個月後打撈,其後出口150公斤至香港。該負責人聲稱,台灣環境不適合養殖大閘蟹,故是次存活率不理想。

部分陽澄湖湖邊堆積大量生活垃圾,湖水污染至起泡。

桃園出事的養殖場,暫未查找到二噁英超標的源頭,但《香港01》記者去年曾到江蘇追查,在官方評為水質良好的太湖,大閘蟹養殖場均集中在太湖東面,而近養殖區碼頭溝渠內,卻發現不少生活垃圾,如發泡膠、膠袋、鞋底,甚至化學品樽,湖中央水面尚算乾淨。

內地早年用化學品除害影響水質

當地蟹農透露,過往政府及蟹農曾在太湖投入大量除害劑,以控制一種淡水螺「釘螺」數目。翻查資料顯示,江蘇自1959年起在長江中下游出現血吸蟲病,傳染源「血吸蟲」的其中一個宿主,正是「釘螺」。內地當局在1960至1990年代期間,大規模使用含有五氯酚鈉的除螺劑,以控制疫情,亦包括江蘇太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二噁英主要是工業過程的副產品,以會來自於自然過程,如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二噁英是冶煉、紙漿氯漂白和一些除草劑、殺蟲劑製造等各生產過程的有害副產品。而固體廢物和醫院廢物等焚燒,燃燒不充分後被排放到環境中,亦是存有二噁英主因。

江蘇太湖湖邊有不少有化學品在飄浮,五顏六色的化學物就這樣流入太湖。

「雜蟹」飼料或受污染  殘留蟹體內致二噁英超標

此外,有蟹農預料,一些來歷不明的蟹或是吃飼料長大,不正規的飼料也可能受二噁英污染。不過,漁政官員則表示,供港大閘蟹均來自太湖,經過嚴格監管和認證,混入其他蟹的可能性極低。

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曾指,因太湖蟹主要飼料為粟米、螺獅及海魚,不排除飼料螺獅中,存在受二噁英污染的可能性,並間接積累在大閘蟹體內,加上養殖環境或被污染,都導致大閘蟹檢測二噁英含量超標。

去年部分供港大閘蟹被驗出二噁英含量超標,今年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嚴陣以待,抽驗各地的大閘蟹確保安全,而同時內地大閘蟹一直未供港。

「漂白蟹」充上等貨

太湖蟹腹部較白,一般人誤以為蟹肚潔白才是上等貨,故有商販將其它地方出產的蟹「漂白」,假冒太湖蟹流傳市面。有蟹商向記者表示,蟹肚過分潔白,其實是「漂白蟹」,蟹肚有少量黑、黃才是未經「漂白」。「漂白蟹」一般浸泡「漂白粉」10分鐘後會立即變白,惟漂白粉溶於水時有刺鼻氣味,蟹被浸泡時會不停掙扎,「漂白」後亦只能存活一至兩日,傷害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