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談判權證可促進勞資有商有量  工會爭取再度立法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勞資糾紛近年不斷增溫,雙方關係劍拔弩張,更不時出現罷工情況,引發軒然大波。有本地工會提倡將廿年前曇花一現、後被廢法的集體談判權「起死回生」,讓勞資雙方角色置於對等的天秤之上。
曾發動罷工的太古飲料職工總會近年獲資方確認其談判權力,並每兩年更新簽訂協議,以白紙黑字防止「口同鼻拗」。工會主席陳慶龍指現時雙方關係「有商有量」,尤如「兩公婆」一樣;亦有外國公司主動向本地工會招手,提出訂立集體談判權。職工盟認為,集體談判權非洪水猛獸,僱主毋須驚恐。

三間成功與資方簽訂集體談判權協議的工會,認後勞資雙方關係變得有商有量。左至右:陳慶龍、張振華、章靖雯及吳敏兒。(陳淑霞攝)

集體談判權是指勞方集體透過工會,與資方就僱傭條件進行談判,當中包括僱傭條款、工作環境及分配安排、紀律事宜等,資方必須承認工會的地位並參與談判,而談判結果具法律約束力。

工會年資較悠久的太古飲料(香港)職工總會,成立至今34個年頭,目前會員有400多人。主席陳慶龍說: 「未簽協議備忘錄前,公司會趁你弱勢時扣減員工福利。」工會2013年曾發動罷工,不滿資方將部分工作外判,影響員工收入,而集體談判權則屬此後的直接產物。

更了解資方 勞方減「詐型」

陳慶龍以「兩公婆」形容勞資雙方達成訂立集體談判權,「就好似一對男女拍咗咁耐拖,都係時候攞結婚證書」;他又認為,勞資雙方確立「夫婦」關係後,商談薪酬加幅時,更易於掌握對方底線,「衰佬你原來都搵得唔多,咁你家用加幅唔多時,我都無咁易詐型。」

他直指集體談判權確立認可工會屬「唯一談判對象」,可避免有如巴土工會出現多個山頭主義的情況,「講到明你係老婆,唔會有小三。」他表示,成功爭取集體談判權後,資方亦肯釋出善意,現時正積極商討由勞工假逐步轉為銀行假、5天工作,以及劃一新舊制年假安排的可行性,「如果以前的話,慢慢傾到2047年都未傾完。」

雀巢工會與資方「摸底」八年終有成果

香港雀巢職工會主席張振華直指,工會於2008年成立,資方去年初與工會簽訂協議後,待遇明顯有著天淵之別,雙方亦變得有商有量。 他憶述,「工會最初成立時,公司試過話去麥當勞傾,好非正式得交關!」當時雙方「摸底」交手期間,資方亦只派出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出席,亦拒絕訂立會議紀錄「留底」,不過在簽訂協議確立集體談判權後,公司所派出的對頭人即時「升級」至總經理,亦妥善以白紙黑字確立所談議程詳情。
 

本港近年最大的罷工,是2013年的碼頭工潮。(getty image)

逾20間企業願與工會「埋檯」商議

職工盟主席吳敏兒指,「好多僱主唔聽、唔睇、唔講,就一味閂埋門唔肯同工會開心見誠坐低去傾」,但她直言,確立集體談判權後,資方可省卻後顧之憂,毋須擔驚受怕員工動輒以法律挑戰。雀巢職工會主席張振華亦有同感,「如果去到員工罷工呢一步,其實最終係公司品牌損失」。

吳敏兒表示,現時已知本港有20至30間企業願意「埋檯」與工會商討僱傭條件,她明言集體談判權法例翻生或見艱難,但仍希望可推動本港勞工界及商界自行訂立框架。

多名工會幹事一起向工運領袖李卓人(前右2)及黎玉嬋(前右3)取經。(受訪者提供圖片)

外國老闆主動埋身傾集體談判權
本地成功例子寥寥可數,外國實行集體談判權的例子則比比皆是,甚至連本地分支員工也同樣受惠。北歐航空空姐章靖雯身兼香港空中服務員職業工會司庫,她亦是促成與資方簽訂集體談判權的核心推手之一。北歐航空在本地僱用員工不多,對上一次在港亦只招聘廿多名空服員, 但其外判公司老闆於去年來港開設外站前,仍主動聯絡職工盟取經,冀可預先草擬簽署集體談判權,又親自飛抵香港與員工會晤,最終經多次磋商後,終確立雙方同意的僱傭條件、醫療及產假保障,包括已制定未來5年的薪級表,每年跳薪級點逾8%、亦於員工手冊中列明工會擁有集體談判權。章靖雯與理事會其餘成員則在期間醞釀成立工會,亦見證與資方談判商討細節的起伏。

章靖雯補充指,「佢 (老闆) 唔知道可以唔搵」,她指北歐公司對於與工會磋商早以習以為常,「佢地覺得無嘢方便過同理事會傾,因為如果單方面宣布決策,伙計反對仲麻煩,倒不如一早傾,仲可以方便營運。」她以北歐航空為例,勞資雙方同意設立三級制投訴機制,以及糾紛調解機制,解僱員工前亦需諮詢工會,故每當員工有任何勞工爭議時,可先經內部渠道解決,亦可防止野貓式罷工的出現。「老闆好順得人意,但有時都會耍太極,有時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的議價能力。」她又指,資方與工會訂立集體談判權,各擁平等談判地位,也不會出現老闆們所憂慮的員工無限苛索現象,「做員工絕對唔係想獅子開大口,同公司傾的最大好處係知道對方可以接受的範圍同底線,咁我哋都會酌量開出想爭取的條件。」

北歐航空待遇冠絕全行

本身是英航空姐的吳敏兒見盡航空界浮華及辛酸,笑指北歐航空本地員工所獲待遇冠絕全行,除是長工非合約制,亦不設退休年齡,年假亦有28天,倘確認懷孕更可即時停工準備生產,分娩後更獲全薪產假半年。

話你知:集體談判權20年前短暫生效4個月

回歸前夕,時任立法局議員李卓人提出《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並獲立法局通過立法,然而在回歸後3個多月,臨時立法會迅速廢除該法,此後20年再無「復活」。今年10月,職工盟聯同18個勞工團體共25人絕食,促請恢復立法,絕位地點正是前身為立法會大樓的終審法院。

職工盟等勞工團體上個月展開集體絕食行動,爭取集體談判權恢復立法。(資料圖片/ 廖廸莎攝)
碼頭工潮歷時40天結束,有指勞方欠缺集體談判權,故與資方談判時欠缺議價籌碼。(getty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