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搬碼頭改建屋 新加坡早有經驗 香港只能葡萄?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周四(11月16日)開會,討論搬走葵青貨櫃碼頭或在碼頭上蓋發展住宅等方案,估計最多可騰出市區約380公頃的土地,面積相當於7個太古城,用作建屋。
其實這個點子一點也不算創新,新加坡早幾年已着手推進,可以騰出的土地更差不多是香港的三倍甚至更多,目標是令家庭月入約六千港元的低下階層,也買得起資助房屋。不過新加坡可以做得到的事,以香港目前的狀況,恐怕又要再葡萄一次。

從住所望出就是來自貨櫃碼頭刺眼的燈光,可是居民直指近年香港經濟一般,碼頭未如高峰期般繁忙,因此現時已是小兒科。(陳霄澤攝)

延伸閱讀:土地小組討論重置貨櫃碼頭 騰空用地可建7個太古城

搬遷碼頭有理 現實上說易行難

搬走碼頭、將用地改建住宅的點子,構思上其實相當合理。因為香港在1970年代初興建貨櫃碼頭的時候,葵涌一帶仍然相當荒蕪,但隨着香港的城市不斷擴張,特別是荃灣、葵青等地區的發展漸趨成熟,貨櫃碼頭所在位置已不再是「山旮旯」地段,而是比鄰鬧市的黃金地段,土地價值已較幾十年前不能同日而語。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如果將坐擁「無敵海景」的市區珍貴地皮,只當作貨櫃碼頭使用,根本是浪費了其發展潛力。

不單香港有類似問題,新加坡的情況也與香港相似。相信曾經到過新加坡的港人,都會知道在新加坡的南端,繁忙的貨櫃碼頭就在鬧市附近運作,和整個城市景觀顯得格格不入,而這幅土地在不久將來就會改建成住宅。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路透社)

延伸閱讀:土地小組研搬貨櫃碼頭 持開放態度 黃遠輝:重置無可避免須填海

新加坡搬碼頭建屋 月入六千可做業主

因為在2013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講話中公布了未來的發展藍圖,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將新加坡南段的丹戎巴葛、吉寶、布拉尼、巴西班讓碼頭,搬到位於新加坡西邊的大士港,所騰出的土地估計可達到1,000公頃。加上搬遷空軍機場等計劃,可騰出的土地更達1,800公頃。而香港討論搬走葵青貨櫃碼頭,只能騰出約380公頃,可說是小巫見大巫。

而最令香港人「葡萄」的,是當時李顯龍提出這一系列大膽的搬碼頭、搬空軍機場計劃,目標是配合其「住者有其屋」計劃,令家庭月入只有約1,000坡元、以當時匯率計即約6,000港元的基層家庭,也最少買得起一房一廳的單位,而且國民只需用四年薪金,就能夠買得起政府組屋,讓每個有工作的新加坡家庭,都能按其負擔能力,以合理價錢置業做業主。

新加坡組屋不惜工本,為85%的國民提供安居之所。(新加坡建屋發展局)

延伸閱讀:新加坡將提高首置夫婦置業津貼 一對夫婦最多可獲60萬港元

新加坡港由政府控制 回收地土不成問題

不過,就算計劃再宏大再美好,政治人物的政策期票,從來自能「聽住先」。但李顯龍在四年多前公布這個計劃之後,新加坡政府確實有所行動,搬碼頭計劃的關鍵,亦即是新港區大士港的建設,已在2015年起動第一階段工程,預計在2020年完成。相比之下,香港的搬碼頭計劃,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新加坡的搬碼頭大計,香港難以照抄。第一個問題是,新加坡要搬走的四個舊碼頭,土地租約在2027年便會屆滿,加上營運碼頭的新加坡國際港務(PSA)本來就是「國企」,自然會依政府計劃行事,只要大士港的建設工程按照進度推進,新舊碼頭便可依照原定日程順利交接。

現時葵青貨櫃碼頭有5個業權人。(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跌破2000萬個標準箱 14年最低

香港碼頭淪夕陽行業 難吸引財團斥資搬遷

不過香港方面,有曾經研究搬遷碼頭的學者曾指,本港貨櫃碼頭用地的租約到2047年,假如政府要提前收回土地,勢必要和營運碼頭的多個財團展開談判、亦難以迴避巨額賠償的問題,財團是否接受政府的條件?社會又會否認為賠償是「明益」財團,甚至官商勾結?乍聽之下,搬遷碼頭的構思似乎已涼了半截。

惟賠償問題未必是搬碼頭的最大絆腳石,真正難題在於財團是否願意搬。因為新加坡搬遷碼頭,並不單單是將碼頭運作搬到另一個地方,而是新的港區將比現時大三成,以配合新加坡航運業未來的發展。事實上,新加坡港是全球吞吐量第二大的貨櫃港,即使近年吞吐量有所放緩,但仍較十年前增長了超過兩成,碼頭營運商自然有意願搬到更大的新碼頭,再擴大投資,配合未來的發展機遇。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將葵青貨櫃碼頭搬至長洲南的人工島。(01製圖)

延伸閱讀:隧道分流政府蹉跎多年 「紅加東減」擱置唔見影

施政議而不決 香港蹉跎歲月

相比之下,香港的貨櫃碼頭已如夕陽行業,吞吐量已跌至全球第五,短期內更會被排在第六的南韓釜山港追過,而過去十年間,香港貨櫃吞吐量更跌了超過一成。面對日益萎縮的碼頭業務,營運商恐怕難有意願搬到新碼頭,因為如果要配合搬遷碼頭的大計,搬到構思中的長洲南或大嶼山東南部,營運商的投資亦可能以百億元計。面對香港航運業不斷走下坡,試問財團會否敢於投資新碼頭「博一博」?還是在現址守到做不下去為止?

早前,政府公布六條收費隧道分流的顧問報告,提出紅隧及獅隧加價,再由政府補貼西隧減費,以分散汽車流量,有關建議其實已議而不決了十幾年,拖到今天仍未有定案。幾條隧道收費的加加減減問題尚且蹉跎了十幾年,對於搬碼頭這樣的浩大工程,敢問添馬政總的一眾高官們,香港人應該對此有所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