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校長】唯一人選張翔靠「隠身衣」成名 獲工程科學界大獎

撰文:盧振威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新校長遴選委員會本周四(11月30日)通過推薦美籍內地學者、光電學專家張翔,於明年接任校長。他憑着自己努力,近十年在學術界冒起,去年底獲得工程科學界重要獎項A. C. Eringen Medal,過往有五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得到這個獎項。
張翔在新中國建立後出生,在內地長大及接受教育,至1989年、25歲才離國赴美留學,跟同是內地出生的已故前校黃麗松和之前的徐立之不同,與內地有強烈的聯繫,此點令到四名遴選委員會委員拒支持票給他。

張翔出生於內地南京,25歲時出國到美國留學。(YouTube片段截圖)

重大科學發現或令「隱身衣」成真

張翔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屬於特級教授(chancellor's professor),是美國國家奈米科學中心主任。他於1963年12月生於中國南京市,現年54歲,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三年後於同校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赴美國留學,1996年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學位。他曾在訪問中說,父親是一名歷史系教師,而非科學家。其學生說,張翔對科學研究,有着很大熱情。

張翔最為人熟悉,是研發出納米隱形物料,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為2008年十大科學發現,其研究可能令「隱身衣」成真。他在兩岸學術界頗有名氣,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又成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馬斐森昨迴避傳媒追問張翔問題。(鄭子峰攝)

馬斐森突辭職 港大物色四學者

張翔一夜間引起關注,是因為港大現任校長馬斐森「劈炮」。馬在2014年上任以來,港大政治風波不絕,結果這位在建校百周年政治風波後上任的新校長,做了不足三年,也因政治問題,就在今年2月辭職,減薪近一半也要返回英國出任愛丁堡大學校長。

港大物色委員會數月來物色新校長人選,在周四(11月30日)終提出四名合資格人選名單,供由校務委員會委員、師生和校友代表共11人組成的遴選委員會考慮。據稱,名單上除了張翔,尚有一名港大學者和兩名外籍學者,最終七名委員投給張翔,其餘四委員則沒有投給張。若張翔同意獲邀出任校長,遴選委員會將交校委會表決。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是當中的校友代表,他昨表示遴選過程符合程序公義,但透露自己「並無投給大家見到報道當中那位人士」。

張翔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工業系教授。(YouTube片段截圖)

出任內地官方組織海外委員

據中科院介紹,張翔積極參與和推動中國高校、科研院所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和合作,為中國的科技和教育發展做貢獻。他出任內地方機構委員,包括國務院僑辦專家咨詢委員會海外委員、以及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評審海外專家。他積極參與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籌建,推動並參與華中科技大學的「鳥巢計劃」,2011年在他的推動下,南京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簽署兩校合作協議,落實青年教師和學生進修和互訪計劃。

他是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和一些研究所的客座教授或榮譽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和校理事會理事。據稱他培養和指導了50多名中國籍研究生、博士後和訪問學者。

有報道指,正是張翔強調要港大面向內地,因而獲得有份遴選的港大校委會主席、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賞識。

張翔說,很喜歡學生挑戰他,認為這有助學生成長。(YouTube片段截圖)

「我喜歡學生挑戰我」​

在美國留學早期,張翔的目標是在超導超級對撞機建成投入使用之際,希望自己從事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但1993年美國國會決定中止建造對撞機,成了張翔的事業轉折。後來讀博士課程期間,張翔跟隨導師進行「如何使用激光構建器件」的相關研究,短短幾年後,張翔就成為加州大學教授,並成立了美國第一個大型超材料項目。

他在訪問中說,教學生有特別方法,「我喜歡學生挑戰我,以及跟我辯論,這樣當他們畢業時成為資深研究員,他們可擁有相等的能力和相等的批判思維,這是我最大的滿足。」

獲得Eringen Medal 學術地位獲肯定

至於張翔的學術成就,不到20年時間裏,張翔在《科學》《自然》和《物理評論快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40多篇文章。他把自己的實驗室稱為XLab。在2014年的一次採訪中,他說:「我們致力於發現非傳統的研究課題。X代表探索、實踐和卓越。」在招募XLab成員時,張翔教授更看重學生的科學思維深度、創造力,而非考試成績。

根據Google Scholar資料,其論文獲引用次數被近十年來幾何級上升,由2004年只有225次,逐漸增加,到2010年首次超過3,000次,到2013年增至接近5,000次,至去年達到5,828次新高,今年暫有5,334次。

張翔在學術界地位近年明顯上升,他在去年底成為2017年A. C. Eringen Medal獎得主,可說是對他的肯定。該獎成立於1976年,旨在表彰在工程科學領域持續做出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每年評選一次,只授予一人。在以往的獲獎者中有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如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張翔是第三名獲得該獎的華人學者。

張翔的科研成果

2005年:研製出世界第一塊超透鏡

2008年:製備出世界第一塊具有光學負折射率的材料,同年發明納米隱身衣

2009年:發明世界上第一個表面等離元半導體激光器

2011年:利用單層石墨烯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超寬帶高速光調製器

2015年:實現首個電控谷-自旋光電管,開闢了谷-光電子學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