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義工急救員學20年一朝派上用場 從死神手上救回壯男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從死神手中救人豈是高學歷醫生、護士才會!有位中五畢業的OL餘暇時為興趣到聖約翰救傷隊當義工,25年來為無數傷者包紮過傷口,但從未接近死亡邊緣。她數月前如常到球場當值,遇上死神突然造訪,跑道上健步如飛的選手忽然倒下失去心跳,她學了20年的心臟除顫和心肺復甦法第一次派上用場,成功在死神手中救回中年男跑手一命。
有心臟科醫生指,因心肌梗塞而心跳停頓的病人,能救回的機會只有2%至5%;但若有人施心外壓和心臟除顫,存活率急升至20%至30%,呼籲有家人患心臟病的市民應學急救以備不時之需。

倪敏芬示範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的方法。(吳鍾坤攝)

90年代中五畢業後在船運公司擔任文員的倪敏芬,1992年起加入香港聖約翰救傷隊,起初只為閒時無事當興趣,學急救當一技之長,不知不覺當義務急救員一做就做了25年。

敏芬說,當義工急救員25年,那是她第一次用心臟除顫器和進行心肺復甦,翌日知道救回男跑手時十分興奮。(吳鍾坤攝)

學20年CPR和AED 一朝派上用場

至去年5月1日聖約翰救傷隊應一個商會的邀請,派駐場急救員到灣仔運動場舉行的運動會,敏芬是其中之一。敏芬憶述,當日下午舉行1,500米跑步比賽時,突然有人跑到急救站指稱有人跌倒,連同敏芬共4名急救員隨即帶藥袋趕到跑道上,「遠遠看有男人伏在地上無人扶起他,已經感到很奇怪。」

敏芬即時發現男跑手呼吸薄弱並沒有脈搏、面色如灰、身體溫度漸冷,便即時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和做心肺復甦(CPR),電擊兩次約4、5分鐘後男跑手恢復心跳。敏芬當義工急救員25年,是第一次用AED和CPR!翌日她知道救回男跑手,十分興奮。

明建初送院後接受緊急「通波仔」手術,三日後甦醒。(受訪者提供)

敏芬救回的是年僅40歲的明建初,他事發當日的記憶完全消失,直至5月4日,即事發3天後醒來,從醫生和家人口中得悉病情,原來自己「宜家生命賺返來,原來自己曾經短暫離開過!」

明建初經常做跑步和踢波,病發前完全沒有心臟病病徵。(受訪者提供)

獲救男跑手送院即時通波仔 父心臟病過身​

明建初的父親在1993因突發心臟病過身。他說:「雖然吸煙10年,但想不到咁快到自己」,加上自己經常做運動,完全感覺不到心臟有問題,沒想過自己3條冠狀動脈中,一條血管收窄了90%,另一條收窄了50%,送院後需要緊急進行「通波仔」(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至今需長期服食心血管藥物和降膽固醇藥。

出事後,明建初決心戒煙,也提醒家人要做身體檢查,並不時到非政府機構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注意健康。

王泰鴻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血管造影檢查。(盧翊銘攝)

吸煙是主要病因

心臟科專科醫生王泰鴻指,吸煙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吸煙令血管退化易形成斑塊,50歲以下要做『通波仔』手術的人,基本上都有吸煙。」王續指,當心血管收窄了70%也有機會沒有任何病徵,因此有病徵才去做身體檢查可能已太遲。

王建議,40歲以上男士和50歲以上的女士、或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等人士,需定期做心血管造影檢查。冠心病病人盡早接受藥物治療,甚或做手術有助大大減低心肌梗塞的風險。

明建初(右)因為倪敏芬(左)及時施急救術拾回一命!(吳鍾坤攝)

呼籲病人家屬盡早學急救

王泰鴻表示,一般而言,因為心肌梗塞導致心跳停頓倒地的病人,可救回的機會只有2%至5%;但若即時提供心肺復甦和心臟除顫,生存率可上升到20至30%。「如果當日沒有急救員當值,明先生98%以上沒有機會受訪了。」

王泰鴻建議,若身邊有家人、朋友患上心臟病,或任職教師、保安、車站職員、老人院舍職員等人士,應該及早接受基本的急救訓練,例如可以到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上一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