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顧問完整文件揭粉嶺高球場全面發展面積僅逾半 住宅地佔四成

撰文:梁德倫
出版:更新:

粉嶺高爾夫球場近日再掀爭議,據政府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文件,指當局委託的顧問研究指,全面發展高球場的方案,只能住3.7萬人,興建約1.32萬個單位,惹來外界批評密度過低,但原來顧問報告文件,只是簡要部份。
《香港01》發現,政府顧問所故的完整版文件中,建議即使全面發展面積達172公頃的高球場,發展面積亦只有96公頃,佔整個球場約56%,而住宅用地則更得68公頃,佔球場總面積不足四成。
這份完整版文件亦揭示,高球場內有可能列入古樹名木的樹木位置,大部份都處於顧問建議的發展地帶,相反球場內較少古樹的地帶,顧問卻建議大部份保留作綠化地帶。
本土研究社批評,顧問報告刻意壓低發展密度,發展規模亦不合理,更凸顯當局以保育樹木為由減低發展積的理由站不住腳。

粉嶺高爾夫球場發展再度引起公眾爭議。(資料圖片)

全面發展非「真‧全面」

政府早前委託顧問公司奧雅納,就新界北發展研究可行性,據報告指出,粉嶺高爾夫場可作兩個不同的發展方案,即局部及全面發展方案,兩個方案的部份內容日前已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並公開。當時小組表示,局部發展方案僅建4,600個單位,而全面發展方案則可建1.32萬個單位,但僅得數頁的文件決定數以萬計人口的房屋供應,不少人都作出質疑。

但根據新界北顧問研究報告,高球場172公頃土地中,局部發展方案原來只會發展32公頃土地,並只取用其中15公頃,作住宅/混合商住用,地積比由1.5倍至5倍不等,但大部份發展會以5倍為主。

不過,全面發展方案亦非「真‧全面」,據文件顯示,即使收回整個高球場,亦只建議發展當中的96公頃,其中撥出68公頃作住宅/混合商住發展,而主要地積比更較局部發展低,只得3倍,方案又預留76公頃土地作綠化帶,聲稱可涵蓋主要樹群。

+1

發展集中於古樹名木地帶

值得注意是,據同一文件的高球場樹木分佈圖,香港哥爾夫球會自己研究的樹木調查指,場內3萬棵樹中有80棵可能屬於古樹名木,惟記者發現,據顧問報告提交古樹名木分佈圖,大部份古樹都位於球場的東面,即其「舊場」之內,無論局部發展抑或全面發展,日後都會大興土木建屋。相反稱為「伊甸場」的球場地帶內,古樹名木較少,惟在全面發展方案內卻劃綠化地帶,規劃設計令人難以理解。

陳劍青:發展密度低過丁屋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過去政府在橫洲發展計劃中,初期曾提出於33公頃棕地上建1.7萬個單位,現時卻在172公頃的高球場上,只建1.32萬個單位,若以每公頃鄉村土地可建232個丁屋單位計,全面發展68公頃球場住宅地,已可建近1.6萬個丁屋單位,「依家發展密度仲低過丁屋,到底政府同顧問佢哋點設計呢?」

陳劍青又說,政府過去不斷改劃綠化地帶建屋,現時難得可發展172公頃土地,卻只發展不足100公頃土地,「其實係好浪費嘅一件事,定係政府覺得自己搞綠化地係唔啱呢?」他又稱,從古樹分佈圖可見到,顧問反建議古樹集中地大興土木,但中間大片樹木「真空地」日後卻打算劃為綠化帶,「到底係咪真係要保育樹木呢?定係得個講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