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上環八旬補鞋匠被逼遷寧退休 親睹鐵屋鞋檔極速夷平

撰文:劉高麟 梁銘康
出版:更新: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走過上環鴨巴甸街,街坊均會一瞥路邊一棵參天古樹,與及其公認的「伴侶」--一間補鞋的鐵皮屋。每對病態龍鍾的鞋履,經鐵皮屋老鞋匠「許伯」的巧手後修補,即會起死回生,繼續上路。然而,今天起,鐵皮屋終究不敵時代巨輪,成為被淘汰的一物。
仍精神矍鑠的許伯(88歲),從事補鞋匠逾60載,今日下午目睹排檔被夷平,剩下孤樹繼續矗立路旁,不禁唏噓。許伯與街坊寒暄幾句後,即帶着蹣跚的步履與孤樹擦肩而過,是與老朋友作告別嗎?而歲月偷走的,是否只是一間補鞋匠的鐵皮屋?

許伯退休了,今日下午到場與街坊寒喧。(梁銘康攝)

「我退休啦!」在上環鴨巴甸街,終日在狹小鐵皮屋內埋頭苦幹的補鞋匠「許伯」,因被政府「逼遷」,要求他改往他處開檔,許伯一動不如一靜,索性提早「收山」。萬沒料到,其補鞋檔於昨日結業,卻在今日火速被拆。

拒絕搬遷 索性結業

「真係好唔捨得,覺得好可惜,唔係要搬,我覺得佢會繼續做!」認識許伯多年的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於昨日行經鴨巴甸街,卻驚悉昨日竟是老街坊許伯的「Last Day」。據聞當局要清走鴨巴甸街上的排檔,並安排許伯搬往卑利街再開檔,但許伯以年事已高為由而提早退休。

被指是「交通隱患」

根據中西區於去年4月的會議文件,上址的排檔曾被點名指是阻擋行人過路的「交通隱患」,但羅雅寧不表讚同,認為排檔對面的行人路設有欄杆,亦未見該斜路有人車爭路情況,加上鮮有交通意外發生,如以此為由要清拆有關排檔,理由牽強,「真係唔明點解政府有咁的必要。」

今日下午有工人到場清拆鐵皮屋。(受訪者提供)

「我哋一家大細啲鞋都係搵佢補,我先生的膠底鞋拎畀許伯補,佢會幫拉埋線,個手要好好力先得,補咗之後真係可以着好耐,仲收好合理的價錢。」羅雅寧指出,許伯為人勤力及負責,亦信任顧客,補完鞋才會收款,費用亦只是數十元一對,覺得他的結業是街坊及顧客的損失。

回來寒喧 睹鞋檔已拆

香港01記者於今日下午知悉事件後,趕往上址查看,見許伯的排檔已沒有蹤影,只剩下一個電錶箱,及一棵陪伴老伯多年的老榕樹。於下午近5時,戴上鴨舌帽的許伯亦有到來,並與街坊寒喧數句,指「我退休啦」,及一起拍照留念。

陪伴榕樹逾半世紀的鐵皮屋,已被夷平。(梁銘康攝)

許伯精神飽滿,看上去估不到竟已年近九旬。據悉,他於16歲在廣州學師,後來遷居香港,在上環鴨巴甸街開設鐵皮檔糊口養家,每天早8晚6,幾乎風雨不改,一做已六十多年了。

鞋履神醫 讓顧客行得自在

許伯靠着其一雙巧手,如鞋履神醫,解決諸般奇難雜症,將一雙又一雙的鞋修補妥當,好讓顧客走路時走得安心、行得自在,可走更遠的路。但因補鞋收入微薄,隨着他排檔的拆卸,其衣缽已後繼無人。

據悉,陳伯本來在店舖貼有其電話號碼,好讓顧客能前來取鞋,但今日到場,其排檔已被清理得一乾二淨。據街坊透露,連帶原本在吉士笠街的3間補鞋檔,亦被要求搬至卑利街的「排檔區」。

上址只剩下一棵老榕樹孤伶伶矗立路旁。(梁銘康攝)

許伯持有的牌照,為食環發出的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現已「執一個少一個」。根據規定,若持牌人死亡、交還牌照,或牌照因其他理由而被註銷,其牌照經當局考慮後,可獲「繼承」或「轉讓」。

食環於2009年曾普查街頭工匠小販,共辨識逾80名工匠,並諮詢區議會,物色發牌予固定小販攤位的工匠。但這些新簽發的小販牌照,則不能再繼承或轉讓。

截至2017年12月底,市區共有5,127個固定攤位,新界區則有214個固定攤位。當中工匠牌照則不足200個。

現場只剩下一個封了膠帶的電錶箱。(梁銘康攝)
有街坊透露,原本在吉士笠街開檔的鞋檔,亦需遷至卑利街。(梁銘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