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Uber直擊】記者親身體驗無人車 整體穩定但時要轉手動駕駛

撰文:陳宇軒
出版:更新:

在應用程式一鍵叫車,一架無人駕駛私家車便駛到眼前,接載你到目的地,再不是電影橋段,Uber先進技術部門兩年前自行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系統,並跟車廠合作推出無人車,於美國兩個城市率先試行,已有約200架投入服務。
《香港01》記者赴美國匹茲堡,乘坐Uber「無人車」在市內「兜風」,感覺車速穩定,後座的3D圖像透視前方景物,乘客可即時了解車外路面情況。然而在部分顛簸路段,需轉回人手操控。
Uber指,無人車技術在地圖準確度及應對即時危險上仍不斷在測試中優化,承認在保險上佔很大成本,但相信隨着安全性更趨穩健,成本會下降並更普及化,惟在香港這個人煙稠密的城市,要應用有一定困難。

Uber兩年前研發出第一代無人車。(陳宇軒攝)

Uber無人車收費跟uberX相同

根據統計,每年全球超過130萬人於交通意外中死亡,當中94%屬人為過失,單是美國一年約6,000宗死亡個案,多是受手機影響而發生。有鑑於此,紮根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的Uber先進技術部門,兩年前研發無人車技術,並跟車廠VOLVO聯合推出第一代無人車,在匹茲堡及鳳凰城兩個試點城市,投入Uber接載服務,收費跟uberX相同,現時有約200架在服務。

車廂後座平板電腦顯示無人車系統情況。(陳宇軒攝)

記者車內看平板電腦掌握資料

《香港01》記者在位於匹茲堡的Uber先進技術部門,試乘Uber第一代無人車,車身以灰色設計,車頂裝上旋轉雷達及相機,甫走進車廂後座,便看到一部平板電腦,顯示無人車系統情況,當無人車起動,電腦會顯示無人駕駛模式是否起動、車輛行駛距離、車速等資料;在光學雷達模式中,乘客可觀察到車輛周圍的物體,如行人、建築物、四周車輛等;地圖模式則會追蹤無人車車程及移動路線等。

無人駕駛系統運作時,軚盤會自動旋轉。(陳宇軒攝)

另外,車上會有一名操作員監察無人車的運作,並在特殊情況中隨時轉換為人手操作模式。Uber指,操作員需接受3星期訓練,熟悉系統運作,本身亦要有駕駛經驗,當無人車遇上突發情況,操作員只需手動軚盤、踏煞車、加速掣,便會即時轉回人手操作。

「兜風」20分鐘 2至3次轉人手操作

記者在匹茲堡市內「兜風」約20分鐘,整體感覺平穩,適當時候會減速,未有出現急速煞車情況,另光學雷達帶來的即時影像亦準確,能有效分辨街道上的物體,車上更有自拍系統讓乘客留念,感覺有趣。然而,車程中在經過顛簸路段時,有2至3次需轉為人手操作。

+1
Uber美洲北美公共政策總監Justin Kintz表示,無人車技術長遠可減少路面90%車輛,改善塞車問題及空氣質素。(陳宇軒攝)

港狹窄道路 使用無人車有困難

Uber由研發成功至游說匹茲堡及鳳凰城官方落實試行無人車,分別需半年及約一年時間,Uber美洲北美公共政策總監Justin Kintz表示,無人車技術長遠可減少路面90%車輛,改善塞車問題及空氣質素,同時冀解決因外來因素影響駕駛的危險性。不過,Justin Kintz直指香港的複雜環境及狹窄道路,要使用無人車有一定困難,加上未正式受港府認可合法下,亦限制其發展。

2017年3月一架Uber無人車在鳳凰城測試期間被一架私家車撞倒。(網上圖片)

去年測試意外翻側致計劃曾暫停

翻查美國媒體報道,Uber無人車並非沒有出過意外,去年3月便曾有一架無人車在鳳凰城測試期間被一架私家車撞倒,無人車翻側,車上兩名人員無大礙,Uber當時一度將無人車計劃暫停。就應對突發交通事故,Uber指仍有改善空間,因此才需要操作員彌補現有不足,監察情況及即時應對,但相信隨着科技提升,系統表現會更優良。

Uber先進技術總監Eric Meyhofer指,保險現時佔很大成本。(陳宇軒攝)

擁有20年研發機械經驗、負責無人車計劃的Uber先進技術總監Eric Meyhofer指,由於Uber自家製地圖系統未盡善盡美,會影響無人駕駛系統運作,現不斷在測試中改善;至於保險方面,Eric Meyhofer承認佔很大成本,但他相信隨着安全性逐步穩健,成本自然會下降。

Uber:現難講會否全面取締的士

Eric Meyhofer指,長遠期望無人車技術在全美可落實,甚至打入全球,最終不需要操作員在車上。被問到未來無人車會否全面取締司機,甚至的士服務,Eric Meyhofer稱言之尚早,他們現需要更多操作員協助無人車發展,笑言15年後如無人車技術真的完全成熟,那時才辯論取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