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十字區重建舵手Peter Bishop論公共空間:多限制致社會緊張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Please walk on the grass」一塊綠底白字的告示牌,豎立草地上。這種告示牌,很難在香港的公園見到,因為康文署管理的場地,不少草地更禁止躺臥,亦不准踐踏。相反,在英國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的草地上,這塊告示示牌,正好代理負責重建計劃的倫敦大學學院巴比利特建築學院教授Peter Bishop,對公共空間的堅持和理念,「一個好城市,就要有好的公共空間,不應有過多不必要的限制。」
Peter Bishop接受《香港01》訪問時說,公共空間是吸引人們駐足及成為城市的新聚腳點,「如果這些地方,僅可以給予一小撮的人共同享用,那是社會隔離(social segregation),只會造成社會緊張狀態(social tension)。」
【專訪之一】

英國倫敦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的車站廣場。(John Sturrock)

位於英國首都倫敦的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歷史悠久、亦因欠現代城市規劃,區內環境雜亂。市政府遂於2006年起開展重建計劃,將佔地67英畝(即約27公頃)的荒廢工業用地,重建成集住宅、商場、學校、餐廳的新城區,當中約11公頃屬新建公園、廣場及休憩用地,現已成內市中心著名的景點如Granary Square、攝政運河(Regent's Canal)等,整個重建計劃最快2020年全部完成。

倫敦大學學院巴比利特建築學院教授、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及設計師Peter Bishop。(張浩維攝)

負責重建項目的倫敦大學學院巴比利特建築學院教授、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及設計師Peter Bishop早前訪港,他接受《香港01》訪問時透露,團隊均著重公共空間的重要性,冀吸引人們駐足及成為城市的新聚腳點,他認為一個好的城市,是應該有好的公共空間讓公眾共同使用,「如果這些地方,僅可以給予一小撮的人共同享用,那是社會隔離(social segregation),這會造成社會緊張狀態(social tension)。」故此,團隊在設計重建項目期間,聽取公眾對「美好城市」的定義,從而制定出公共空間佔整體面積約4成的大綱圖。

公共空間主旨:還路於民

除了負責該區的重建,Peter Bishop亦有參與另一個規劃項目「市長的100個公共空間(Mayor's 100 Public Spaces)」,研究如何將城市的行人路、空地等重新設計,注入新活力。

King's Cross草地上的告示牌,訴說Peter Bischop對公共空間的看法。(受訪者提供)

他認為公共空間並非只限於大的面積,舉例指美國三藩市設計團體Rebar在街道上興建路面公園(Parklet),放置桌椅、小植物等物件予路人使用,「應該將行人路回歸民眾。」

邀請Peter Bishop來港演講的非牟利團體非常香港(Very Hong Kong),曾於2年前策展在德輔道中鋪草地設公共空間,開放中環電車路予公眾隨意使用公共空間,包括播電影、踢足球及工作坊等,打破公眾對公共空間的想像。

反觀香港大部份公共空間,都由政府管理,尤其康文署管理的公園,亦有諸多限制引起社會詬病,例如單車公園曾經長時間不准踏單車、公園不得進行球類活動等,限制市民在休閒活動方面的創意。

為甚麼不准公共空間踢波?

Peter Bishop認為,公共空間不應該有過多不必要的限制,「有基本的限制是可以的,例如餐廳不容許食客吸煙,但如不允許別人在公共空間踢波,這是為甚麼呢?」他又強調,應由公眾討論限制是否合適,例如英國亦曾就公共空間應否飲酒精類飲料,展開廣泛討論,「差的公共空間是過度設計與限制,而市民是不能做任何事的。」

英國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現時有4成用地為公共空間。( Allies and Morriso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