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2300中學生近一年曾萌自殺念頭 Band 1學生佔最多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學生自殺個案近年持續高企,備受社會關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調查發現,受訪的中學駐校社工在2016/17學年處理接近3萬宗個案。其中約兩成(5,945宗)個案屬「精神健康個案」,即持續出現暴躁、反叛、易哭或情緒波動等,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整體個案約8%、即超過2,300名中學生曾在該學年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自殺問題個案中,Band 1(第一派位組別)學生佔了37%,高於Band 2及Band 3生的35%及28%。
據前線社工反映,近年少了學生直接與人衝突,但卻出現情緒問題內隱化,延至學生日常生活被影響,始被發現及跟進。

左起為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姚潔玲、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及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副主席盧松標。(鄧穎琳攝)

每校平均70宗學生涉精神健康問題

是次訪問由中學駐校社工在2017年7月至10月自行填寫,共收回419份問卷,覆蓋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的個案,涉及全港9成有政府津助駐校社工服務的中學,共約29,726宗個案。其中約兩成(約5,945名)學生有精神健康問題,即出現暴躁、反叛、易哭或情緒波動等情況,而有關情況已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如進食、睡眠、工作、學習、社交及自我照顧能力等。

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的中學生個案佔整體個案約8%,達2,321宗;當中8成半屬精神健康問題個案,其餘為受戀情困擾、親友離世等非精神健康個案。平均計算,即每間中學約有70宗涉及精神健康問題的個案,每校該學年約5至6名中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

Band 3學生都有升讀大學壓力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指出,是次調查中,三個學生派位組別(Band1、2、3)個案數量分布平均,Band1及2生分別佔34%,Band3生則佔32%。「精神健康個案」中,Band1生個案佔40%,較Band2及3為高(分別為34.9%及25.1%)。至於「自殺問題個案」,Band1生佔37%,同樣高於Band2(35%)及Band3(28%)。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副主席兼註冊社工盧松標表示,據前線人員觀察,現時社會對年輕人升讀大學期望較以往高,不論Band1、2、3學生都會面對精神情緒問題,「以往分5個Banding時,Band5學生對學業壓力未如現時強烈,但轉至3個Banding,外間環境轉變、殺校情況、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及對學生的期望,加上社會強調讀大學是主要出路,令Band3學校對學生成績有一定要求,學生自身亦有一定壓力。」

學制、家庭及社會變化,令現時中學生要承受的壓力較往時為大。(資料圖片)

前線人員:Band 1生不知讀書為了什麼

其中Band1學生面對的壓力更為強烈。盧松標稱,近年不少Band 1學生出現頭暈、肚痾等焦慮所致的身體症狀:「經常聽到學生說不開心、覺得困難,怎應付都應付不到......他們看不到讀書以外的出路,亦不知讀書是為了什麼。」他亦提到,過去5至10年學生自殺及情緒問題出現內隱化情況,即師生或學生間表面衝突減少,但不少個案延遲至情緒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由同學或老師察覺才求助,令情況更為嚴重。

社聯總主任(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姚潔玲形容,兩成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屬非常嚴重,強調現力社工人力資源不足。在2016/17學年,學校社工跟進自殺問題個案時,平均每個個案需時33小時,但以駐校社工人力資源計算,數字上每個個案平均只有14.2小時的服務時數,而是次調查每一個案平均每年跟進時數為19小時,她形容社工工作量已遠超正常負荷,服務資源並不足夠,而近年不少個案不只涉及學生個人,更是關乎家庭問題或家長的情緒健康問題。

經常聽到學生說不開心、覺得困難,怎應付都應付不到......他們看不到讀書以外的出路,亦不知讀書是為了什麼。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副主席兼註冊社工盧松標

倡中學一校兩社工

盧松標相信,仍有大量潛在個案未被發現,惟現時服務需求超負荷,前線社工難有空間發掘潛在或不願求助的個案;亦有不少學生怕被標籤而不願求助。

他們期望政府增加資源幫助學生,包括逐步將每間中學社工人手增至兩名,方便學生求助;以及在試行的「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中,優先服務已由學校社工或老師識別需要精神健康急需支援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