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揭眼球蛋白質礙黃斑視力 助研發新藥物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患老年黃斑病變的情況料更普遍。現時本港約有50萬名黃斑病變病人,估計到2020年,患者增至70萬人。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老年濕性黃斑病變患者眼球內,一種稱為「血管生成素2」的蛋白質水平較正常人高,因而導致血管增生。一旦血管爆裂,可致患者黃斑區感光細胞受損。該研究有助日後研發新藥物。

中大研究指出,黃斑病變問題與眼球內的一種蛋白質有關。(Getty Images)
黃斑病變患者的中央視力會受損。(Getty Images)

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吳兆駿指出,老年黃斑病變可分為乾性和濕性,當中9成屬乾性。濕性黃斑病變患者病情會惡化,如無得到適切和及時的治療,部分個案可於幾星期內完全失明。醫管局2010年估計,本港每年平均有3,000宗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新症,當中約15%患者對現時的治療反應未如理想,逐漸失去視力。

中大獲張培明(左二)及夫人張包素菊(左三)捐贈1000萬元,成立中心研究眼疾問題。圖左一是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右一是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譚智勇。(梁鵬威攝)

眼球血管爆裂 破壞感光細胞

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濕性黃斑病變患者眼球內一種稱為「血管生成素2」的蛋白質水平較正常人高,令黃斑區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新增血管容易爆裂,當血液流至黃斑點,破壞感光細胞,影響中央視力。今次研究結果,將有助未來研究該症的治療及診斷新方案,為尋找新藥物帶來曙光。

老年黃斑病變越漸普及,雖然此症的病發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年青一輩都不應小覷老年黃斑病變的危機。吳兆駿醫生指出,老年黃斑病變高危成因包括:高血壓、肥胖、吸煙。市民多吸收維他命C及E,避免眼睛與紫外光接觸,也有助預防該症。

中文大學獲捐贈1,000萬元,成立中文大學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中心今日正式開幕,預料每年可為4,000名以上的黃斑病變患者提供治療和服務。

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引入新儀器,為病人安排黃斑造影檢查。(張善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