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丈夫遭飛機胎擊斃 公司封百元利是安撫

撰文:趙楚翹
出版:更新:

本地勞工面對工業傷亡,動輒花上半年至一年時間追討,心理上的治療更是漫長。而本港現時約有30多萬外勞工作,他們面對工業意外或失去至親時,往往因環境陌生、言語不通,追討過程更加困難。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陳錦康表示,曾處理過一宗巴籍勞工的意外,死者為19歲巴基斯坦籍洗衣工場女工,她被熨衣機夾到頭髮,至上半身被夾至窒息,當場死亡。陳錦康一如既往赴出事現場協助。他憶述當時場景有如「如箭在弦」,死者同鄉和家屬正與警方處對峙狀態,因言語不通,令警方一度以為死者哥哥要「溶咗」工場負責人。於是,陳錦康主動與死者哥哥接觸,經了解下,知道原來對方只想到妹妹魂斷地方看看,沒有要向負責人報復的意圖。

遺孀抱嬰雨下求回應

培嫂感謝各界捐助,並簽收了善款,寫下感謝卡致意。(工業傷亡權益會facebook專頁)

除了外勞,新移民也是在工傷意外中,孤立無援的一群。持雙程證來港的培嫂,今年經歷了最難受的復活節。復活節前夕,培嫂丈夫於將軍澳工業邨開工,在貨車尾卸下兩個疊起的待修飛機輪胎時,底部輪胎突然爆開,氣流撞起上方的輪胎,擊中他的頭部致命。陳錦康指,事後,運輸公司曾派員上門慰問,但僅留下一封100元利是。培嫂誓言會對事件追究到底,為丈夫討回公道。

復活節假期開始之際,便是培嫂展開追討之時,陳錦康亦有陪伴左右。他慨嘆:「個仔係手抱,嗰幾日仲要落大雨,佢一個新移民抱住個仔係公司門口等,希望得到回覆,但公司因假期完全無人理會佢,幾咁陰功」。

補償條例未涵蓋養育子女

發生事後至今已接近一個月,由於培嫂仍未有身分證,工業傷亡權益會仍然著力為她辦理申請手續,但追討過程漫長,工業傷亡權益會社工鄧姑娘說:「外國的工傷賠償,會將死者遺下的子女歲數列入計算,助家庭養育他們至一定歲數,但香港仍然未有相關指引,實在非常落後。」他們會協助培嫂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環境,再陪伴她走漫長的追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