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肥皂用一次即棄極浪費 回收再造改變基層婦女命運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一塊塊黃澄澄的甘油皂堆放在透明膠袋中,驟眼看狀似柿餅,皂身上有輕微刮花,沾有少許灰塵及頭髮,完整度甚高,那是酒店房客用剩的物品。
基於衞生問題,原本要送往堆填區棄置,幸好一雙雙婦女巧手把它們救活了:「用利器把肥皂表面的污跡刮走,切成碎塊消毒,再倒入壓模中用機器壓實」,短短兩分鐘,甘油皂與牛奶皂混合後,搖身一變成外貌如馬蹄糕的環保肥皂,令生命得以延續。

酒店會為房客提供肥皂潔手,若客人退房時不把它們帶走,也沒有人願意回收,最終只會被送往堆填區處理。(勞敏儀攝)

每次去旅行入住酒店,你曾否用過浴室內的肥皂?使用過後,你會否把它帶走?這些肥皂體積雖小,但若用作簡單清潔,分分鐘可用上一個月,但往往它們往往因不起眼,最終被棄置到堆填區。

一間擁有400間房間的酒店,每年產生3.5公噸的肥皂浪費,同時每年有超過700萬名兒童死於可透過簡單手部清潔預防的疾病。肥皂能否如廢紙、膠樽、玻璃樽等物品般重生?

不少被棄置的肥皂仍然完整,耗損度低,房務員會把肥皂獨立回收及儲存,預留日後循環再造。(勞敏儀攝)

酒店回收房客肥皂免浪費

黃金海岸酒店在2015年起參與一個名為『製「皂」希望』(Soap for Hope)的計劃,回收房客每日用剩的肥皂。該酒店共有453間客房,每天房務員在清潔房間浴室時,把一塊塊肥皂收集到容器中,當中不少只有輕微耗損,最後倒進回收膠箱。若這些肥皂沒有回收的出路,在酒店房爆滿、每間房間均棄置一小塊肥皂情況下,每天便有453塊肥皂被丟棄。

郭鎧怡表示,香港黃金海岸酒店及信和酒店旗下其他酒店正逐步更新客房浴室設備,以大容量按壓裝梘液替代肥皂。(勞敏儀攝)

信和酒店集團旗下除了黃金海岸酒店,另有三間酒店參與計劃。可持續發展經理郭鎧怡表示,黃金海岸酒店在2016年起逐步把酒店浴室的一次性肥皂更換成按壓裝梘液,目前尚餘45%標準客房(則203間)的浴室仍維持供應肥皂。她坦言,肥皂是傳統酒店的標準作業程序(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推行環保,不能只按企業想法,還要配合客人的喜好」,故要逐步更新客房浴室設備,以大容量按壓裝梘液替代肥皂,達至源頭減廢。目前該集團旗下酒店暫未有全面停用肥皂的時間表。

用剩肥皂消毒再造成環保肥皂

至於回收的肥皂會送到哪裡?發起Soap for Hope計劃的清潔用品公司泰華施每隔3個月會到酒店回收肥皂,然後再送到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由2015年10月至去年12月,已回收1,200公斤的肥皂。負責這項「再造」工程的一班基層婦女。用利器把肥皂表面的污跡清理,然後用切割機切成6至8小塊,累積150克的肥皂粒後,便放入消毒藥水中浸15至20秒消毒,其後把肥皂倒入模型中並放入機器,以冷壓方式壓實。短短1至2分鐘,環保肥皂便成型,再安放3至6小時便可包裝出售。

從酒店回收的肥皂,會送到基層婦女手上,經消毒及加工再造成環保肥皂出售,重投社會賺取微薄收入。(勞敏儀攝)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幹事(社會企業)袁東興表示,環保肥皂可用來潔手,但始終是使用過的肥皂,剛開始推廣時市民仍有顧忌,所以除了在包裝上列明「產品是由五星級酒店回收的肥皂經嚴格消毒後製作而成」,推廣時也會告訴社區人士肥皂的製作過程,使他們安心,加上一套三件75克的肥皂只售15元,銷售情況不俗。他又指,參與肥皂再造過程的主要是失業或退休婦女,透過計劃可重投社區工作,扣除成本後,售賣肥皂的收入也成為她們的薪酬。

暑假最高峰一次回收50公斤肥皂

泰華施在2013年已發起Soap for Hope計劃,計劃負責人胡婉倩指,平均每次從黃金海岸酒店回收22公斤的肥皂,在計劃初期、正值旅遊旺季時,容易出現「爆箱」情況,需改用紙箱承載,回收期由3個月縮短至1至2個月,最高峰時一次可回收50公斤的肥皂。她稱,除了免費為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提供從酒店回收的肥皂,還提供消毒藥片及工具;又計劃回收酒店定期丟棄的毛巾、床單、枕頭袋,交給該會改造成圍裙、環保袋、枱墊等,以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