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辦智慧城市論壇 陸恭蕙:內地增加香港科研應用機會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早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其後中央更接受本港科研機構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資金可跨境撥款至香港。前環境局副局長兼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環境研究所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認為,此舉壯大香港科研資源之餘,亦讓本地良好技術有更多應用機會,有助科研發展。

陸恭蕙表示,香港不泛出色的科研技術,例如防水浸、斜坡工程、管理空氣質素等,但過往只能於本地應用,未能衝出香港。(黃偉倫攝)

香港科技大學今(18日) 首次舉行智慧城市論壇,邀請本地、內地、國際專家討論智慧城市。

陸恭蕙:可更廣泛應用技術

出席論壇的陸恭蕙表示,香港不泛出色的科研技術,例如防水浸、斜坡工程、管理空氣質素等,但過往只能於本地應用,未能衝出香港。她認為,得到中央支持後,本地科研有更多出路,不再止於本地應用,屆時有更多平台試驗,有助長遠發展。

陸恭蕙又指,大學研究所費不菲,又不時要與內地合作,現時得到中國政府支持,成功壯大資源之餘,兩地的合作可以更緊密。

近年全球興起討論智慧城市,智慧化已成大勢所趨。科大極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羅康錦表示,現時確有其他地方在發展智慧城市上領先香港,但香港有潛力發展科研,既有人才,亦有資源、配套,如運用得宜,將來甚至可以成為智慧城市典範。

清華大學正設計系統提高城市應變災難能力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建設管理系系主任方東平表示,全球正面對迅速的城市化,人口亦正在膨漲,出現不少大城市;但同時亦面對不同種類的人為及天然災難。面對與日俱增的挑戰,他認為社會首要做的,就是提高城市的韌性(resilence)﹐即例如應對災難時,城市的恢復能力、承受力。

方東平指,清華大學正為此設計一套結合知識、理論、數據的電腦系統,模擬災難發生時情況,再分析城市的韌性,希望從而提高面對災難時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