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智慧城市論壇 史丹福大學學者指智慧城市可兼顧環境保育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科技大學極智慧城市中心今日(5月18日)首次舉辦智慧城市論壇,邀請本地、內地、國際專家討論智慧城市,其中史丹福大學學者指智慧城市可兼顧環境保育;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指可以透過基建措施收集大量數據,然後改善生活。

香港科技大學極智慧城市中心今日(5月18日)首次舉辦智慧城市論壇。(黃偉倫攝)

史丹福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Michael D. Lepech指出,發展智慧城市有助解決城市化的問題,可兼顧社會發展及環境保育,但當中的發展費用高昂,並非每個城市可負擔。他續指,智慧城市講求大數據,收集各類數據,再加以分析,當中的潛力非常大,應用範圍廣泛,變相就是非常有效的生財工具,甚至可藉此向銀行借用巨款,以解決經濟困難。

史丹福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Michael D. Lepech指出,發展智慧城市有助解決城市化的問題。(黃偉倫攝)
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蔡進一表示,基建措施收集大數據可改善生活。(黃偉倫攝)

基建措施亦可收集數據 改善生活

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及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蔡進一表示,隨著感應器技術改良,現可以透過基建措施收集大量數據,然後再藉此改善生活。

他舉例指,現時的感應技術非常先進,可結合自動導航系統、無人飛行機,以及人工智能系統,再加上2D形像化技術、3D雷射技術、光學雷達等,然後就可以自動收集道路上的數據,包括道上的破損或其他痕跡。他續指,透過收集這些數據,再加以分析運用,可識辨、預測路上的潛在危機,然後再加以改善,減少意外發生,技術現已在美國喬治亞州的一些公路應用。

開放數據要先計劃誰有權力運用數據

發展智慧城市,亦講求開放數據。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副教授Masaru Yarime表示,需要思量有何誘因促使不同持份者願意分享數據,同時亦應預先計劃誰有權力運用這些數據,以及如何確保數據正確。他指出,英國設立「midata」,容許消費者讀取自己的消費交易記錄數據,從而更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故建議應容許每個人都有權獲取關於自己的數據。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