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女生止步? 退役出路較男生廣 轉行KOL月入可達3萬元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時至今日,電競已發展為體育競技,更被列為2022年的亞運比賽項目。不少人誤解電競世界女生止步,但目前本港有數十名現役女電競選手,表現絕不比男生遜色。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與文員沒分別,一日只坐在電腦面前。」女子電競隊FORGER Valkyrie選手馮沅林(Baka)指,作為職業電競選手所承受壓力比想像大,除每天8小時的恆常訓練外,亦須抽空研究其他隊伍的戰略等;在忙碌的練習日程下,她慨嘆:「我們可能是信息都沒時間覆,電話沒時間接!」
但在電玩世界,男女始終「有別」;男選手薪金普遍較豐厚;但女選手發展範圍較廣泛,可當任主持、代言人等工作:「退役後我計劃從事KOL、開台等工作,這些都是男選手不會做的。」

Baka說作為職業電競選手所承受壓力比想像大。(歐嘉樂攝)

現今有不少青年懷有電競夢,期望他朝把興趣發展所長。女子電競隊FORGER Valkyrie選手馮沅林(Baka)憶述,自己就讀小學時已熱愛電玩,惟當時視電子遊戲為消閒娛樂,直至在去年參加本地的《英雄聯盟》比賽,隨後被公司發掘及培訓成職業選手,故在機緣巧合下走入電競世界。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與文員沒分別」

「很多人都覺得我們與文員沒分別,一日只坐在電腦面前。」實現夢想從不輕易,Baka說作為職業電競選手所承受壓力比想像大,每天至少進行8小時恆常訓練,在下班後亦會繼續練習,與團隊研究其他隊伍戰略及遊戲版本變化等,不敢鬆懈:「壓力是選手自己給自己,我們永遠都認為自己不夠好,便留下繼續練習。」

Baka細說,成為職業選手除須具有熱誠及技術外,善於溝通亦是必要條件。她解釋指,《英雄聯盟》是5人的團體遊戲,若隊員與欠缺溝通和默契,是沒可能勝出比賽的。她續指,踏入電競選手的領域後,犠牲最多的必定是時間,難以抽空與家人、朋友相處:「一旦我們投入了這個打機的世界,我們可能是信息都沒時間覆,電話沒時間接!」她又笑言,幸得家人朋友體諒,閒時亦會與隊員外出走走,讓自己不至於變成「宅女」。

劉天駿(右一)表示,在亞洲區而言台灣及韓國早前10年前已發展電競行業。(歐嘉樂攝)

女選手發展出路較男選手闊 可當任KOL、開台做主播

然而,在電競世界男女「有別」。Baka指,男子電競已發展多年、成熟,因此比賽較多元化,獎金及薪金相對豐厚,如一年一度的《英雄聯盟》世界比賽的獎金已高逹數百萬美元;即使在女子電競發展較好的中國內地,其獎金最高的比賽亦只有數十萬人民幣,可見待遇懸殊。

但女選手發展出路,則較男選手闊;男選手普遍只能賺取比賽獎金作主要收入來源,退役後或從事教練等幕後工作;反之,女選手卻更可當任主持、代言人等工作:「我不是只打機,我亦有做主播,替公司拍宣傳廣告,下班後亦會開台直播。」

女電競選手成KOL 月入可達3萬元

Baka以自己為例,除月薪約1萬元外,其餘收入都以依靠直播、代言等,每月總收入約有萬多元。她笑指,得知行內較知名的女電競選手,其收入逾2至3萬元:「退役後我計劃從事KOL、開台等工作,這些都是男選手不會做的。」

Baka以自己為例,除月薪約1萬元外,其餘收入都以依靠直播、代言等。(歐嘉樂攝)
劉天駿(右一)表示,目前香港電競行業缺乏人才,學院可開辨不同的電競課程。(歐嘉樂攝)

業界倡把女子電競打造成香港市場「破口」

鍛匠電競創辦人劉天駿表示,在亞洲區而言台灣及韓國早前10年前已發展電競行業,香港政府於上年才起步,形容其他地區的男子電競發展成熟,而遊戲系統亦把香港、澳門及台灣視為同一地區,香港難以發展成獨立賽區,故只能跟隨別人的步伐發展。

建議港府集中發展女子電競市場

然而,在女子競技方面,劉說或許女選手能力比男的遜色,以及發展不夠成熟,因此其他賽區不重視女子電競。他續指,事實上女子電競市場潛力大,包括龐大的觀眾群及周邊產品等,認為政府可把女子競技打造成香港電競市場的「破口」,如塑造香港成女子電競的獨立賽區,反領世界潮流。

他表示,目前香港電競行業缺乏人才,包括轉播技術、教練等,形容未來業界將會大量渴求相關人力資源,認為學院可開辨不同的電競課程,如培育技術支援人員等,以助業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