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天氣】大生圍龜裂現神秘圓坑 外星人所為?專家告訴你真相

撰文:張雅婷 黃靜薇
出版:更新:

今年5月連日乾旱,就連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也憂慮1963年大旱制水重臨。近日網上流傳有攝影師拍得元朗大生圍魚塘被曬至龜裂的情況,而除了龜裂外,漁塘還出現一個個神秘圓坑,到底是否「外星人」所為?
有生態專家及環保團體分析指,魚塘龜裂其實與近日的乾旱並無關係,真正答案是漁民定期「曬塘」所留下的奇景,因為他們要透過太陽光的紫外線,殺掉塘底魚糞產生的細菌,為下一造漁獲作準備;至於一個個圓坑,則由俗稱「福壽魚」的鯽魚自行挖洞產卵造成,是正常現象。

大生圍魚塘近期乾涸,但不是近期炎熱天晴天氣所致。(余俊亮攝)

魚塘乾裂現圓坑 並非自然現象

不少攝影愛好者近日紛紛湧至大生圍一個魚塘拍攝「圓洞旱照」。從照片可見,魚塘乾至龜裂,中間出現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圓坑。攝影師Edward Tin亦拍得此景,他形容大生圍魚塘乾枯,形成一個個洞,頗有「異星感」:「在仍有水份下有一片片金黃色的水藻,產生一種異星感,完全乾枯的則呈現龜裂紋理,表面如鍍了一層薄薄的霜。」更有網民形容情況是「熱到星球都爆開 」。

不過,原來魚塘龜裂並非自然景象,而是人為造成。

傍晚時份,十多名攝影愛好者到來拍攝。(余俊亮攝)
天氣幾熱、太陽多曬,也難阻攝影愛好者拍攝難得一見的大生圍「月球坑」。(余俊亮攝)

謎底:「肥水不流別人田」實際例子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看過相片後,認為現象與乾旱無關,他不排除該魚塘正「放水曬塘」,即將魚塘的水抽乾,再挖深及消毒。觀鳥會高級項目主任鍾振傑就指,甚少聽聞香港的魚塘會因長期酷熱而乾旱,又指如出現此情況,理應全港魚塘都乾涸。他認為,魚塘龜裂的背後,是漁民正在「曬塘」,為下一造漁獲作準備。

鍾振傑解釋,當漁獲收成時,漁民會先降低魚塘水位,令漁獲集中,方便捕撈。由於養殖了一年,魚糞會積聚在塘底積聚,令水位變淺。因此,漁民會抽乾魚塘的「肥水」,再泵到其他魚塘,然後把魚塘曬乾及消毒,是慣常做法。近日天氣乾旱,鍾振傑料一至兩星期就可完成相關工作。

近日有不少專程入元朗拍攝大生圍龜裂現神秘圓坑。(余俊亮攝)

圓坑為魚巢 城門河亦可見

至於為何會出現一個個圓洞?鍾振傑稱與漁民的養魚習慣有關:「漁民會混養多種魚,當中包括福壽魚(鯽魚),該種魚會在塘底挖洞產卵,當塘水被抽乾後,圓洞就會外露,是正常現象。」鄭睦奇亦指,一個個圓坑就是金山鯽的巢,他們會「霸地盤」交配,自然形成一個個洞,此現象在沙田城門河亦可見到。

有親戚於大生圍養魚的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校長郭志泰確認,漁民應該正在「曬塘」,但他指漁民主要於秋冬曬塘,他不排除是由於魚類生長得慢,到秋冬仍未收成,需延遲「曬塘」。

+6

荒廢魚塘種水生植物 更易乾涸

環譜顧問公司保育及生態總監劉惠寧同樣指出,本港魚塘一般水深兩米,若發現魚塘水位因乾旱而下降,魚塘之間會互相調派水資源,因此不會出現完全乾涸現象。相反,若已荒廢的魚塘若生長了蘆葦等的水生植物,反而更會吸收泥土水份,更易乾涸。

+5
大生圍漁民「曬塘」,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到當地拍照參觀。(Edward Ti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