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科顧問護師】參與治療台灣粉塵爆炸傷者 培訓新人傳承經驗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皮膚是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線,燒傷、燙傷可大可小,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燒傷科中心專門接收奇難雜症,團隊核心人物之一、顧問護師黃芷穎走過32年護理生涯,當中27載歲月在燒傷科病房度過。她對病人飽受的皮肉之苦從未麻木,為療癒每個病人傷口花盡心思。往年八仙嶺大火事件中的學童、近年的台灣粉塵爆炸傷者,黃姑娘均參與護理。一份工做逾30年,什麼動力驅使自己繼續呢?她以鏗鏘爽快的聲線,眼神堅定地說,病人康復後的一句感謝,甚或一封感謝卡已教她欣慰。
【公立醫院顧問護師系列之四】

黃芷穎在燒傷科病房度過了27載。(盧翊銘攝)

黃芷穎加入「白衣天使」行列,或多或少受到母親的影響,「母親是胸肺科護士,自細聽她分享經歷,父母都鼓勵我做護士。」在1983年她入讀威院開設的護士學校,1986年畢業隨即加入威院工作。4年後,她進修助產士課程,翌年獲安排到燒傷科病房,一做便做到今天。

燒傷科病房ICU緊密合作

威院燒傷科病房位置毗鄰深切治療部,救急扶危的重責可想而知。黃芷穎向記者介紹病房、設施格局,看起來井然有序,甚具規模。她說,燒傷科護士的工作首先要做急救程序,「因為嚴重燒傷後,情況是好危急,要有急救方法,包括畀靜脈注射,同埋監察維生指數,譬如血壓低,需要畀營養液給病人。如有發燒跡象,證明佢身體有細菌感染,要畀退燒藥,等佢舒服啲,再有適當處理。」

黃芷穎(右)希望將燒傷科累積的經驗傳承至新一代護士,造福病人。(盧翊銘攝)
+1

月見三四宗幼童燙傷個案

處理的個案包括火焰燒傷、燙傷、各類化學性燒傷、凍傷,甚至輻射性燒傷,包括曬傷。她指日常遇到最多是燙傷,特別是兒童個案,每個月大約有3、4宗,一般是1歲至3歲、4歲,「好多時係家人幫佢哋沖涼時,已經在盆放了熱水準備,但突然佢有事做,或突然電話響,去了聽電話,忘記了未落凍水。小朋友1歲2歲就好奇啲,自己就走去盆水度沖涼,點知淥親。」

另外也有個案是家人把熱湯、熱飲放在枱面放涼,一不留神,小朋友就把熱湯打翻燙傷。她曾見過有約2歲兒童被熱豆漿燙傷嘴、下巴、前胸等,因為傷口太深而需要植皮。

顧問護師黃芷穎走過32年護理生涯,當中27載歲月在燒傷科病房度過。(盧翊銘攝)
燒傷科顧問護師黃芷穎出席威院三十周年健康嘉年華。(受訪者提供)

難忘八仙嶺大火

說到最難忘,黃芷穎坦言是1996年八仙嶺郊野公園大火。翻查資料,該事件造成2名教師及3名學生喪生、13人受傷。那時有6名嚴重燒傷的學生,被送到威院深切治療部,燒傷面積達百分之三十至七十。她憶述,「傷者傷口都是好深層燒傷,俗稱三度燒傷。傷口好多滲液,每日要兩次洗傷口,每個人都要2至3小時,人手真的非常缺乏。所以我當時由燒傷科病房調去深切治療部,去護理一班燒傷的學童。」她替學生難過又擔心,因部分人的傷口難以癒合,需要植皮,更要密集做物理治療運動幫助康復,「好欣慰是現在遇到一、兩位學童,已經結婚,有小朋友。見到更加開心。」

看到他們經過我哋照顧之後可以康復,傷口癒合,然後出院,就替他們好開心。好開心是病人寫返慰問信給我哋,多謝我哋的照顧,都會好欣慰。
黃芷穎說到源源不絕的工作動力

燒傷四成皮膚病人成棘手個案

任職燒傷科多年,黃芷穎見過不少奇難雜症,竟也有令她感到棘手的個案。她曾遇到一名因石油氣爆炸燒傷40%身體面積,而要植皮的女病人。植皮手術需要從女病人的大腿取皮,移植至燒傷患處,但取皮處一個月後仍不癒合,安排檢驗得知是感染金黃葡萄球菌,遂改用特別方法做手術,病人的傷口才痊癒。

說到源源不絕的工作動力,黃芷穎明言很喜歡臨床工作及照顧病人,「看到他們經過我哋照顧之後可以康復,傷口癒合,然後出院,就替他們好開心。好開心是病人寫返慰問信給我哋,多謝我哋的照顧,都會好欣慰。」除了臨床工作,她亦會帶領籌辦燒傷科課程,協助護士進修,並會教導初級護士洗傷口,評估傷口狀況及進展,傳承經驗。

燒傷嚴重程度分三級

黃芷穎(右)難忘當年八仙嶺大火後,與當時在威院任職的金永強醫生(左)一同醫治傷者。(受訪者提供)

黃姑娘參與救治的八仙嶺山火,發生於1996年2月10日,當日馬鞍山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四名教師及50名學生行山遇上山火,三名學生及兩名教師死亡,13名學生受傷。

而台灣粉塵爆炸則發生於2015年6月27日,新北市八仙樂園的游泳池內當日舉行派對,噴發由粟米澱粉及食用色素所製作之色粉,引發粉塵燃燒且導致火災,造成15死、數十人燒傷,有六名港人也受傷,當中在當地讀大學的本港女生莫子青有65%皮膚燒傷,後返港到威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