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身又醫心 紓緩專科開荒牛退休 難忘癌婦贈親織頸巾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外科醫生手起刀落切去病人腫瘤,與相對「溫柔」的紓緩醫學互相配合,後者用藥、用心,緩解病人肉體及心理的煎熬,讓末期癌症及器官衰竭病人,平靜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
葛量洪醫院紓緩醫學科主管、60歲的沈茂光行醫35年,是香港紓緩科開荒牛,職業生涯將走向另一個階段,月底退休;讓他堅持數十年這門不能賺大錢的學科,或許是要回應年少時對血癌病人無計可施的「虧欠」,也是來自病人鼓勵:「有個末期癌症病人病到五顏六色,還要開感恩會多謝醫生;這推動到我們繼續做下去。」

沈茂光是本港紓緩醫學的「開荒牛」,推動在港成立相關專科。(張美蘭攝)

1981年,沈茂光還是個年輕醫生,每日長駐瑪麗醫院,經常照顧肺癌及血癌病人。「那時見到很多年輕血癌病人要打化療藥。打完不好還可怎醫呢,沒有答案。好像覺得(自己)不夠材料幫他,有欠缺似的。」那時候,發展紓緩醫學的種子已悄悄埋下。沈醫生在上世紀八、九十代,輾轉到不同療養院任職,又曾到英國深造,借鏡當地的經驗,至1997年終與志同道合的醫生成立香港紓緩醫學學會,翌年爭取到在港成立紓緩醫學專科。

病人送手織頸巾 推動做好紓緩科

行醫多年,沈茂光難忘5年前有個末期乳癌女病人,送他一條小小的手織冷頸巾。他說,那病人因癌細胞入骨,手、腳骨也斷裂。雖然長年卧床,卻每日密密織毛衣、頸巾送給親友,好讓自己感覺到仍能對別人有貢獻。她臨終前的兩星期,主動要求舉行感恩會,說要多謝醫護的照顧,沈茂光說:「她推動了我們繼續做下去。」那條小小不起眼的頸巾,在沈茂光眼中一直發閃發亮,珍而重之的收藏。

沈茂光獲得今年醫管局傑出員工獎,他珍而重之地把末期癌症女病人的手織小頸巾,繫到獎座上,紀念這個讓他一直走下去的故事。(張美蘭攝)

不動輒跟病人說「冇得醫」

沈茂光送別過不少病人,讓他體會到,走到生命盡頭,最重要還是親人,「(走到人生最後的)不是炒股、炒樓,不是有多少豐功偉績。」他說,紓緩治療不止照顧癌症末期病人,還有腎衰竭、心衰竭,或患運動神經元疾病的腦科病人等。紓緩治療為病人提供藥物、心理輔導,「不能夠動輒講『冇得醫』,要帶給病人希望,陪伴他們。」當病人不幸去世,醫護人員也要疏導家屬的哀傷情緒。

不少人或誤解紓緩科病人大多「等死」,沈茂光說其實不然,「病情早期的人也會收。如今有一半病人是出到院的」。他見證紓緩病床由全港寥寥數張,到今天有16間公立醫院營運合共300多張,全港亦已有30多名紓緩科專科醫生。他本月會退休,剛榮獲今年度醫院管理局傑出員工獎,但笑言很大機會很快又回到公院,冀把經驗傳授新一代醫生。

陳計錞讚揚紓緩病房的醫護人員,悉心照顧病人。(張美蘭攝)

末期肺癌病人、42歲陳計錞去年底在瑪麗醫院完成電療治療後,轉往葛量洪醫院紓緩科病房。他讚揚紓緩科醫護為病人醫身又醫心,不止一味處方大劑量嗎啡為他止痛,醫生巡房時也非「趕時間」,可讓他仔細了解病情,感覺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