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研究證新標靶藥更有效 有望改寫肺癌一線治療方案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領導的最新第三期臨床研究證實,第二代標靶藥在治療帶EGFR基因變異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較第一代標靶藥更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達半年。
莫樹錦預計,第二代標靶藥今年內取得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批准並推出市面,將來有機會成為上述肺癌病人的一線治療方案。

莫樹錦教授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朱韻斐攝)

肺癌是本港的頭號癌症殺手,每四個肺癌患者中,就有一個因為身體出現EGFR基因變異而致病。中大醫學院領導最新國際臨床研究就是為這類病人試驗藥物,邀請了452名帶有EGFR基因變異的第四期晚期肺癌病人參與,其中80%是亞洲人。一半病人接受第二代標靶藥Dacomitinib,另一半病人接受第一代標靶藥Gefitinib。

接受第二代藥物的患者整體存活期為34.1個月,即接近三年,而第一代藥物即常規治療的病人整體存活期為26.8個月,換言之新方案下存活期長了7.3個月。54.6%接受新治療方案的患者,治療30個月後仍然存活;相較下接受舊藥患者同期存活率為48%。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朱韻斐攝)
圖為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朱韻婓攝)

帶領研究團隊的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解䆁,EGFR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出現基因突變會刺激癌細胞不斷生長,第二代標靶藥較一代藥物更有效阻斷受體,從而克制癌細胞增生。然而,新藥藥力較強同時,引起病人出現肚瀉、口腔潰瘍、皮膚炎情況較多,因此莫樹錦認為,年輕患者更適合接受第二代標靶藥。

是次研究為第三期臨床研究,反映治療較常規治療更有效,有望成為對帶有EGFR基因變異晚期肺癌病人的一線治療標準。莫樹錦相信,研究結果有助第二代標靶藥今年內取得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批准並推出市面,料本港最快來年引入新藥。莫樹錦未有估計新藥推出市面後的價格,但舉例指另外一款第二代標靶藥,與第一代藥物價錢相若。

研究結果剛於權威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並於全球最大兼最具影響力的腫瘤科組織「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周年會議中向全球專家發布。

肺癌是香港頭號癌症殺手。(視覺中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