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5名患者曾到獅子山公園 何栢良:應暫時關閉公園

撰文:陳芷昕 朱韻斐 周峻峯
出版:更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6日)再公布三宗本地感染登革熱個案,令本地個案上升至七宗,當中有五人同樣曾到過獅子山公園,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直指,獅子山公園很大機會是源頭所在。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在獅子山公園未曾全面做清潔及清除蚊患前,應暫時關閉公園,防止再出現登革熱病例。
另外,港大微生物學系正協助當局分析過去幾年的個案,調查病毒出現源頭,再到該處集中火力滅蚊。

五名登革熱患者曾到過獅子山公園,推斷該處為他們感染源頭。(周峻峯攝)

本港在3日內確診7宗登革熱個案,當中5名患者曾到獅子山公園。黃加慶直指情況嚴峻,是「前所未有,令人擔心。」何栢良表示,7名患者當中已有5人的流行病學與獅子山公園相關,他強調因獅子山公園的地形較易滋生蚊患,在獅子山公園未曾全面做清潔及清除蚊患前,應暫時關閉公園,直至完成滅蚊工作及確定蚊患已經消滅,避免再出現登革熱病例。

因應七宗本地登革熱個案,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應暫時關閉公園。(資料圖片)

如患者曾再被叮 將牽第二輪傳播

何栢良又指,這批個案出現得較快,7個個案的血液中仍帶有病毒,他強調局方應詳細調查病人在發病後,是否曾被蚊叮咬,如有的話,蚊子有機會感染病毒,可能再傳給其他人,若當局沒有針對性消滅這些蚊,有可能出現第二輪傳播。

本港3日內出現七宗本地登革熱個案。(美聯社圖片)

近年都有本地個案 專家:港環境中或有感染原頭

2014年至去年,本港每年出現1至4宗本地登革熱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形容,這情況在早十年都未曾發生過,不排除本港自然環境中有感染原頭。

陳福和續指,白紋伊蚊能將登革熱病毒一代傳一代,「如果病毒植根在香港之後就很難清得完」,他引述新加坡於1960年代出現大爆發,實施「軍訓式、地氈式」滅蚊後,其後當地15年間登革熱個案處於極低水平,但耗費極多人力物力,至於香港是否要實施相類做法,他認為仍要觀察。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表示,團隊正協助當局尋找登革熱來源,避免病毒進一步傳開。(資料圖片)

陳福和續指,團隊正協助當局尋找登革熱來源,包括正檢視過去數年感染個案的病毒基因排序資料和地區,調查病毒源頭,再到該處集中火力滅蚊。此外,除了人類和蚊,有文獻指出登革熱病毒能寄生於猴子,團隊會檢視是否有相關情況,以助當局決定是否需要隔離受感染的生物,避免病毒進一步傳開。

疑是今次爆發源頭的獅子山公園,正正有不少猴子在附近山頭棲息。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相信,登革熱在香港成為風土病的機會很小。(資料圖片)

學者料成為風土病可能性小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則相信,登革熱在香港成為風土病的機會很小,因為香港有半年冬季時間不適合白紋伊蚊生長;然而,他不排除未來幾星期,以至這個夏季會持續出現本地登革熱個案。

登革熱的病徵包括高燒、嚴重頭痛、關節痛、嘔心及出疹等,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的病情一般都較輕。登革熱病毒共有四種不同血清型,感染過登革熱的患者隨後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出現重症登革熱的風險較高,病徴包括發燒、腹痛、皮下出血、流鼻血,嚴重可致休克、死亡。孔繁毅提醒,曾感染過登革熱的市民應特別留意,強調要做好家居滅蚊,外出時亦要做好防蚊措施。

黃大仙區區議員:食環署應加大滅蚊力度

黃大仙區區議員陳英指,當地居民未有表示十分擔心,但他勸居民近日減少前往獅子山公園及做足防蚊措施,他強調過往康文署管理不錯,不但定期滅蚊,現場清潔亦做得很好。但因應獅子山公園及翠竹花園鄰近山邊,所以蚊患較嚴重,他強調康文署及屋苑管理已盡力做好滅蚊及防蚊工作。陳英續指,食環署雖然有在附近滅蚊,但他們只在屋苑附近的路邊噴灑蚊怕水滅蚊,強調「有做唔等於有效」,陳英認為食環署應加大力度滅蚊,在人口外的100米噴灑蚊怕水防蚊。

+2

獅子山公園管理員不擔心被蚊叮咬

《香港01》記者傍晚到獅子山公園視察,在燒烤區、兒童遊樂場、草坪、洗手間及較易聚集蚊子的燈管上,均未有發現蚊子蹤影,記者逗留約半小時,身上亦沒有被蚊叮咬的痕跡。

園方管理員向記者稱,知悉有市民被蚊叮咬後患上登革熱,但自己不擔心會被蚊叮咬,他說「蚊周圍都有啦」,會繼續做公園管理的工作及定時巡查園方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