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三更生人士飽受白眼被視為「負擔」  調查指重返社會路艱難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更新人士重回生活正軌困難重重,一項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重投社會時,最常遇到經濟困難,另有約四成三人曾被公眾人士標籤為「負擔」;有三成半人被嘲「一日係監躉,一世都係監躉」。
調查機構又發現,更生人士背負不少成長創傷,既是犯罪者,又是受害者,促請政府調撥更多資源加強更生康復服務,及社會大眾予以包容。

逾半受訪更新人士重投社會時,最常遇到經濟困難,另有約4成3人曾被公眾人士標籤為「負擔」。(陳淑霞攝)

香港善導會問卷調查合共176位受訪者中,104名為男性、72名為女性;五成四受訪者正領取綜援。超過4成受訪者表示,情緒不穩及缺乏正常社交活動,但僅得2成7獲家人支援。

調查結果又顯示,重犯是更生人士面對最大挑戰,近7成半受訪者有刑事重犯記錄,13%重犯逾21次,49%受訪者因盜竊、58%因犯毒品罪行,遭判處監禁。

背景資料顯示,每10位便有7位更生人士,有機會在童年或青少年間曾遭受不同類型成長創傷;包括每3位便有1位與酗酒或吸毒者同住;每4位女性更生人士,便有1位於兒時遭受不同程度性傷害。

政府應加強預防跨代犯罪

善導會研究及發展主任劉卡諾指,更生人士刑滿出獄後,重投社會時困難重重,包括面對情緒、經濟困難,以及社會接納度,亦有機會增加重犯機會,遂有不少更生人士常進出監獄;政府應協助更生人士重建家庭關係、建立正常社交及增強情緒支援配套,減低他們再犯意欲。

他又指,外國有不少研究指,兒時曾歷成長創傷人士,會增加長大後犯事風險,不過本港缺乏類似的正統研究,他指部分更生人士背負成長創傷,港府應加強措施預防跨代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