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發可變形納米機械人  冀5年後助治癒中風

撰文:朱雅霜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團隊,將動物集體行為引入作參考,全球首創變形納米機械人,具有環境適應性及可重組的特性,未來或可應用於生物醫學,期望五年後協助中風病人解決大腦血栓問題。

(朱雅霜攝)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表示,過去看到校園內,螞蟻群爬樹的群體行為,觸發將動物群體行為引入納米機械人中。經歷約10個月的研究實驗,利用動態自組技術,成功將幾百萬個分散的磁性納米粒子組裝成可控的人工微型群體。並透過調節磁場的振幅和頻率,控制它們進行多種形態變化,包括伸長和縮短、分裂和融合。

張立表示,納米機械人大小只有頭髮厚度千分一,將來可透過微創導管或靜脈注射進入人體,越過不同屏障,進入不同微細部分,包括血管、大腦部精細組織等,可應用在中風、眼部等不同微創醫療上。由於納米機械人由氧化鐵所製,能降解吸收,對人體無大害。

團隊與中大醫學院正研究應用在臨床醫學上,目前已在白老鼠上進行靜脈注射治療血栓,希望5年後可協助治癒中風,利用納米機械人運載溶血劑到血栓處,特別是大腦複雜組織,針對栓塞部位集中加強劑量及效果,減低溶血劑透過血液流動,造成其他部位無法止血風險。

研究團隊希望日後可在大腦內應用可變形納米機械人,醫治腦中風。(朱雅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