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灣區】中港牌炒賣、內地車來港爭議 交通壁壘礙人員流通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重點政策,近兩年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大灣區主張珠三角地區9個位置相鄰的城市,以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在各個經濟、社會領域合作共融,達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等目標,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大灣區總體方向,是要推動粵港澳經濟融合,其中人員流動是必不可少一環,香港與廣東省政府亦需各自推出政策配合,便利人民往來,不論是就業、創業、就學、養老甚至消費旅遊等等。《香港01》政策分析將分成多集,逐一拆解現時來往中港兩地,需要面對的主要限制。
其中交通配套,最直接影響人們來往粵港兩地的效率和意願。隨著兩大基建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港人前往廣東省已有相當多的渠道,使用省內各市的交通工具也很方便。只不過現實上的政策壁壘,限制了兩地之間的來往,今集會先探討陸路行車交通問題。

中港兩地的交通壁壘,可能影響大灣區實行的成效。(VCG)

延伸閱讀:【港珠澳大橋】中港車牌瘋炒至百萬元 中介助開空殼公司納假稅

中港牌配額掀炒風 妨礙真正用家

困擾粵港兩地交通往來的最大死結,應要數到行政關卡。基於現實需要以及一國兩制,中港兩地需要設有關卡口岸,但亦被指減低兩地人員來往的效率。例如現時來往粵港的各類車輛,受配額制度規管,商用車輛浮動不至太大,私家車應可說是受影響最大一環。

先談「北上」,目前港人私家車要駛往內地,最主要途徑是持有指定口岸的港澳私人小汽車入出內地行駛牌證(即中港牌),但由於申請門檻不低,如果不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需要在內地投資、行善等,花費金額可能要數百萬港元甚至更多,因此中港車牌,一向給予公眾「權貴」特權的印象。

中港牌配額數目視乎口岸而有不同,兩地政府亦會按照承載力不時調整,但總體數量有限,因此牌照「有價有市」。部分未符資格的人,會付錢讓現有牌主轉讓配額,或是委託中介在內地成立公司和代交稅款,以代辦牌照,中介或轉讓費用叫價可達過百萬,中港車牌炒賣已是公開的秘密。

人員往來是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大灣區網站圖片)

粵港政府有措施應對 港車「北上」困難可望改善

因應港珠澳大橋快將通車,粵方去年中推出3,000個跨境私家車配額予香港,再次傳出炒風。粵港兩地政府為打擊炒賣,去年底再將配額大增至1萬個,目前已經派完,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交管局)甚至指出,已超額派出一千多個配額,通車後可能再加,期望減低炒風。廣東省交管局亦正研究進一步打擊炒牌,例如嚴查申請人資料、申請牌照用的公司經營狀況等,並稍為放寬申請門檻,便利真正用家。

廣東省公安廳甚至提出,正研究全面開放港澳車輛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內地。如果成事,可更進一步簡化關卡,便利北上旅遊或公幹的香港市民。

除常規往來中港兩地的措施,粵港兩地其實曾就一些私家車短期往來的措施合作過,例如推動「過境私家車一次性特別配額試驗計劃」,即粵港自駕遊。在2012年3月,計劃第一階段實行,合資格的五座位或以下香港私家車車主,可申請一次性的配額,由香港駕車到廣東省短暫逗留,實行起來爭議並不大。

港珠澳大橋等重要基建陸續建成,將便利大灣區人員往來。(視覺中國)

中港交通法規不同 本地配套不足 粵車「南下」爭議大

不過說到「南下」,問題就顯得較複雜。目前內地非商用車輛的配額持有人,可以向運輸署申請「過境車輛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和「國際通行許可證」在港行駛,有效期一年,所以現時港人也會偶爾見到內地汽車在港行駛。按照政府數字,持有有效「國際通行許可證」的內地非商用跨境車輛數目,由2013年的2,300輛逐年上升至去年的3,400輛,但即使相對香港七十多萬架各式車輛,三千多架內地車其實比例很低,但已引起香港社會關注。

最大爭議點是,因為中港兩地駕駛習慣和法規不同,特別是內地私家車爆發式增長。近年的情況是,不少內地司機駕駛態度、駕駛經驗,的確差強人意,再加上左軚和右軚車亦有分別。政府2012年實施粵港自駕遊,第一階段即港人北上問題同樣不大,可是第二階段讓粵車南下,就引起本地民間爭議,擔心影響交通安全及惡化塞車問題,因此第二階段到現時都未有眉目。如果日後再大幅開放內地車輛來港,爭議必定極大。

除安全隱患外,另一個問題是本地交通配套的承載力。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車位不足,只有約650個,到底是否真的承受到大量內地車輛駛入(單是私家車配額已經1,000個),將成極大疑問,找不到停車位的車輛又可能逼入東涌市區,又或者有更多內地車輛使用香港的道路,對本來已擁擠的交通、一位難求的車位,恐怕會構成更大負荷,假如處理不善,相信很易又招民怨。

其實港珠澳人工島口岸的上蓋發展,現時還未有最終定案,如果真要便利兩地交通往來,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未發展的區域,例如考慮發展成多層停車場,高層才建成商廈或其他發展項目,相信有一定幫助。

陳恒鑌表示,大橋口岸停車位明顯不足,可參考澳門做法。(資料圖片/陳嘉元攝)

議員:可參考澳門 口岸旁建大型停車場

立法會議員、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陳恒鑌表示,粵車南下的問題具有相當爭議性,短期內亦未見有可行的解決方案,不過就算港珠澳口岸粵車南下進一步開通,停車位也相當不足。他指,澳門的做法是在口岸附近建設大型的停車場,提供多達5,000個車位,確保足夠的車位供應,值得參考。現有行車道路也需要改善,例如建P1公路等,容納日後可能增加的車流量。

至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蓋是否可以進一步發展停車位,陳恒鑌表示不同團體對該處發展提過大量建議,由商店、寫字樓、名貴紅酒倉庫等等都有,政府目前仍在研究報告內容,暫時還未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