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醫院護士疑拔喉過程犯錯 83歲老翁血管栓塞亡

撰文:張善彤 黃卓然
出版:更新:

瑪麗醫院日前出現嚴重醫療事故,一名83歲男病人今年4月因主動脈瘤到瑪麗醫院進行支架植入手術,5月19日再次入院覆診,其後曾接受手術。病人在上周三(25日)因急性心臟病入住深切治療部,醫生在其頸靜脈裝上導管,方便注入藥物治療。兩日後,病人情況趨穩定,護士為其拔除喉管時卻未按正常做法,即安排病人頭部低於腳的姿勢,而是在病人坐着時拔喉,結果男病人10分鐘內情況急劇轉差,出現休克,延至5月30日凌晨死亡,臨床顯示病人可能死於血管栓塞或心臟病。院方將把個案轉交死因庭跟進,院方又會成立調查委員會,查明事故原因,料8個星期交報告。

瑪麗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83歲病人疑因拔喉出錯死亡。(資料圖片)
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右)指出,醫生及完成相關培訓的護士,均可獨立為病人拔喉。圖左為冼維正醫生。(黃卓然攝)

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醫生及成人深切治療部代理部門主管冼維正醫生,今日下午會晤傳媒,交代事件。陸志聰指出,臨床顯示病人有氣管栓塞跡象,不排除與拔喉事件有關。事件已交由死因裁判官處理,院方亦會成立專責小組調查事件。他補充,涉事護士有2至3年經驗,並完成相關深切治療部培訓,有能力獨立處理拔喉過程。涉事護士現時按原訂更表休假中,院方指暫不會暫停其職務。

大量空氣入血 死亡率30%

冼維正表示,拔喉時一般會先將病人躺臥,令頸部充血,從而減少空氣進入血管的機會。他指若有大量空氣進入血管,病人死亡率達三成。不過,部分病人如患氣喘、呼吸衰竭、腦部曾受創等,則不適合以俯平姿勢拔喉,以免令腦壓進一步上升。

陸志聰補充,如護士專業判斷認為以坐立姿態拔喉較躺臥的風險低,可以用前者方法拔喉。

涉事病人使用的同款「三腔血液透析導管」,可有助醫護人員輸送藥物至病人體內。(黃卓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