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港青受喬布斯啟發 創業賣手機殼 美斯也幫襯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智能電話到底是拉近抑或拉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現時未有定論。但可以肯定是,每當我們拿起手機,若在冰冷的外殼見到與家人摯愛的合照,總會暖上心頭。
兩名八十後青年,受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啟發,決意要將創意實現,五年前創立專門度身訂造的手機殼公司Casetify,由二人公司,只用五年時間就變成銷售額逾千萬的公司,連巴塞隆拿球王美斯都是客人之一。

Ronald(左) 透露,Wes(右)遊說他創業時,評估過Instagram未興起,生意風險少,值得一試。(余俊亮攝)

喬布斯曾說:「We're gonna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手機殼製造商Casetify的創辦人吳培燊(Wes)就受到他啟發,決心要做不一樣的事情,將Facebook、Instagram、iPhone上的照片變為實體,製成手機殼保存下來,短短5年間,球王美斯、剛退役的NBA球星高比拜仁等,也成為其客戶。Wes說,當初都訝異美斯成為客人,「初時是美斯的太太訂購手機殼,但她提供的全是美斯的生活照,有別於一般人,於是我們好奇翻查郵寄地址,才知道是美斯。」

Wes表示,公司將租舖的成本轉嫁到宣傳、廣告上,邀請明星代言產品,提高產品吸引力。(余俊亮攝)

創業之路,可能早於Wes讀中學時已經鋪好。中3就出國讀書的Wes,自言受國外文化熏陶,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父母不想我在香港接受填鴨式教育,希望我開闊視野。」於是Wes在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完成學士學位後,返港工作近10年,曾在Now TV任職新媒體創作主管,惟公司規限多難以「賣橋」,故他在2011年利用工餘時間創業,提供自訂手機殼應用程式,讓客戶上載照片,再生產成實物送貨上門。公司成立後,再向藝術家提供平台,出售設計的機殼。

Casetify另一創辦人楊子業(Ronald),與Wes識於微時,他相信兄弟的創意可改變世界,遂毅然辭職冒險,一起創業尋夢,自己主力負責公司技術事務。Wes感謝創業路上,找到一位互補不足的拍檔,「好多人話好朋友難以成為合夥人,不過做拍檔有分歧是正常的,最緊要是理性討論,一心為做好事情就可以。」曾於IT公司任職的Ronald,在接收科技項目時,常與客人商討合約,現時公司的合約文件也多交由他負責。Wes在旁也點頭同意:「經他看過的合約文件,我簽個名就可以了。」

工作經驗助創業成功

二人初時「半工創業」,收工後才為自己事業工作至凌晨2點。Wes直言「半工」對創業有幫助,「年輕人沒有工作經驗,就說要創業,好易攬炒。」首次推出產品時,每日只賣出1、2個手機殼,但他最驚訝首位客人來自西班牙,更認定互聯網充滿無限可能。其後他們向數間媒體發放產品介紹,終獲一個美國網站編輯賞識,報道刊登當日就吸引逾萬人瀏覽其網站,「公司服務器突然『死機』,於是我們把心一橫,決定專心經營這門生意。」

二人辭職後主力創業,曾租借過百呎地方作臨時工作室,長達4個月,每日工作9小時。(余俊亮攝)

公司業績走上軌後,面對自訂手機殼市場競爭激烈, Casetify近月再推全球首創即影即有手機殼服務。Wes指小時候常影貼紙相,但現時的貼紙舖「影少見少」,故希望客人到商場內的期間限定店(Pop Up Store)拍照,及後即場把照片打印在手機殼上,「以往是客人在網上設計款式訂購,但我們就要想辦法推出一些手機殼,是他們在網上做不到的,產品要不斷改良才能贏得市場一席之位。」

他又看好手機殼市場前景,認為智能手機普及化,手機殼需求量增加。即使每個即影即有手機殼賣280元,而其他為30至50美元(約港幣233元至388元)不等,定價高企,卻深得港人歡迎。Wes笑說,「以為港人不會捨得花錢買貴殼,但原來港人很注重物件品質,轉化率很高,近年本地營業額有很好升幅。」

Casetify在商場內設立Pop Up Store,推出即影即有手機殼,讓客人可即場拍照印在手機殼上。 (余俊亮攝)
成立5年的Casetify,其貴價手機殼有市有價,去年銷售額過千萬。(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