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環保家庭自發垃圾分類回收 啟發源自菲傭及林超英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垃圾徵費一拖再拖,政府至今仍未把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料難在明年實施。當未有政策規管前,有市民已自發做垃圾分類。
眼看家中菲律賓工人能細緻地把廢物分類,令退休人士還家寶(Karen)愧疚地說「佢比我更愛環保」,又在多年前聽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說碳排放問題嚴重,一句「睇唔到地球可以捱到50年」,令其感震撼,遂踏上環保之路。

在20多年前,菲傭Elizabeth(右)來到Karen(左)家中工作,其環保熱誠感染了Karen。(勞敏儀攝)

「我個名叫還家寶,個個都叫我做環保姨姨,點敢唔環保?」58歲的Karen笑著說。來到Karen的家中,膠樽、報紙、鋁罐、墨盒等已做好分類,二手書也入袋準備捐贈,墻上的月曆是手繪,又買來樟木代替一次性吸濕產品。

Karen說,小時候家中並不富裕,比較「慳家」,但年輕時衣服還是愛買就買,也不會把飲品容器清洗及分類棄置,心想「有人會處理啦,我交咗管理費嘛」,但在22年前遇上一個人,改變了她的生活習慣。

Karen說,簡單的清洗及分類並不困難,也會盡量幫襯小店及傳統街市,減少食物包裝。(勞敏儀攝)

受外傭影響 主動垃圾分類

那年菲傭Elizabeth來到Karen家中工作,主動把家中的塑膠、玻璃、罐頭等清洗及分類,又回收報紙賺取小小微利,原來是受前日本僱主影響,主動把回收做得一絲不苟。Karen當時心想「來自落後地區都比我更愛環保」,環保的種子開始萌芽。

8年前,Karen移民英國,即面對垃圾分類難題。她分享指,回收員會以目測方式檢查,發現不合格就不會收走。當她看見一整箱垃圾原封不動放在門外,便好沮喪地想「我又做錯咩?點解唔收?」漸漸地,垃圾分類已成為她的習慣。

雖然Karen的環保熱誠未能感染丈夫,但她堅持每次外出為家人帶上環保餐具,避免使用即棄品。(勞敏儀攝)

環保為地球 也為下一代

環保,也是為了下一代。Karen在10年前曾遇上林超英,令她影響深刻的是他說「老祖宗都未試過碳排放咁高」,若情況持續,「睇唔到地球可以捱到50年」。Karen形容,當下感到好震撼,「我5、60歲未必睇到,但我要對得住下一代,做多少少,都冇壞!」

今天的Karen會把飲品包裝壓扁才丟棄,或改買家庭裝、補充裝以減少包裝,又把家中囤積物品經回收途徑轉讓。她坦言,垃圾分類不會花太多時間,即使日後有垃圾徵費,只要有助推動環保就絕對支持,加上所住屋苑海怡半島有一系列回收設施配合,分類回收並不困難。

當垃圾徵費正式立法,垃圾棄置量將與家庭支出扣上直接關係。(勞敏儀攝)

若推垃圾徵費 料每月支出不足$30

政府去年公布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建議實施安排,一般市民以「按戶按袋」形式繳費,必須使用政府指定的垃圾袋棄置廢物。垃圾袋有9種容量選擇,由3公升至100公升不等,價錢為3毫至11元。

Karen的三人家庭每日棄置7.5公升垃圾(當中8成為廚餘),若日後按以上安排計算,使用20公升的垃圾袋且不會每日更換,料每月(以30日計算)需約12個垃圾袋,支出為26.4元;若再把垃圾壓扁,料徵費可減至20元以下。

指定垃圾袋共分9種容量,每種容量有背心及平口兩種設計,售價如下:

3公升 5公升 10公升 15公升 20公升 35公升 50公升 75公升 100公升
$0.3 $0.6 $1.1 $1.7 $2.2 $3.9 $5.5 $8.5 $11

多個環團上周四(25日)於政府總部門外展示「垃圾收$」巨型橫額,要求政府信守承諾,在下次立法會大會(即本周三)提交垃圾徵費草案審議。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任王珮芝表示,Karen的家庭一星期回收物約40公升,若當垃圾棄置,料垃圾徵費後需額外支付近20元。

她認為,按環境局去年公布的津貼建議,3人綜援家庭每月可獲30元津貼,相信做好簡單分類及源頭減廢,已相等於豁免該筆徵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