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槍到駐顏粉底揭港醫學美容規管落後 三年未討論新技術

撰文:陳凱敏
出版:更新:

早前警方接連採取行動,打擊坊間的高風險美容服務,引起美容業界嘩然,但同時要求加強規管的聲音卻愈來愈大。香港面對每年產生逾35億港元利潤的醫美服務,一直著眼於如何將醫學、美容分開,但拖延多年未有結果,大大落後於鄰近地區。
與此同時,各地傳入、難以分類的療程,如近期大熱的「駐顏粉底」療程,雖然涉及刺穿皮膚導入美容物質,卻未有相關條例規管。有當年參與區分醫學及美容工作小組的成員指,自2013年發表報告後,小組卻沒有兌現承諾再召開會議商討新技術,形容規管混亂除了令業界無所適從,市民亦難以確定哪些程序只應由醫生操刀,難獲保障。

記者早前到美容院接受水光槍療程,當時並非醫生操刀,而是美容師負責。(《香港01》記者攝)

新興「駐顏粉底」 同涉刺穿皮膚

根據區分醫學程序及美容服務工作小組報告的原則,凡涉及皮膚穿刺以注射 、輸送、植入或穿上任何物質或物體進入客人體內均屬「醫療程序」,然而,由韓國傳入的新興技術「駐顏粉底」療程,雖同涉刺穿皮膚導入美容物質,卻未有規管。「駐顏粉底」的原理,是先於客人面上塗抹色澤如同化妝粉底液的「植物精華」及透明質酸,再以有十多支針的電動微針機以高速震動方式刺穿客人臉部的皮膚,聲稱有助吸收精華及刺激骨膠原增生,達致「彷彿將粉底液注入臉部底層」的效果。現時不少美容院的宣傳片段均顯示,「駐顏粉底」多由美容師操刀,更會使用麻醉膏。雖然療程使用的電動微針機並無直接注射物料到皮膚底層,但各程序、儀器針頭與水光槍相似,甚至針的數目增加,針長更可達2毫米,同樣會造成傷口及流血。

食衛局:待研究完成後始定規管細節

「駐顏粉底」於工作小組2013年發表報告後才興起,然而有消息人士指,工作小組自2013年後再無召開會議,換言之,「駐顏粉底」的安全性及規管事宜從未被帶上工作小組討論。對此食物及衛生局未有回應電動微針是否須由醫生執行,只提醒施行有關程序的人員應受適當培訓,採取有效感染控制措施。局方又指,衛生署已聘外界顧問公司,建議本港應如何規管包括電動及手動的微針等的醫療儀器,待研究完成後會向立法會匯報結果及規管的立法建議詳情。

「駐顏粉底」的原理,是先於客人面上塗抹色澤如同化妝粉底液的「植物精華」及透明質酸,再以有十多支針的電動微針機,以高速震動方式刺穿客人臉部的皮膚。(《香港01》記者攝)

醫美分家難達共識

醫美分家及規管工作開展多年,惟美容界、醫學界一直未有共識。美容業總會主席葉世雄雖認同高風險美容程序應由醫生操刀,但質疑現時政府的規管方向:「全世界都講緊醫美合作,特別是香港的醫生不可以宣傳,正需要與美容業合作,由美容界專業人士推廣,客人才知道有哪些服務可以選擇,但香港仍在討論如何分開醫療與美容,而不是如何發展這產業。」他認為政府應推出發牌制度,讓美容師受訓考牌,確保醫美行為安全並在合適規管下發展:「我們主動聯絡過超過60名不同界別的議員,也多次將要求政府規管美容業的議題帶上立法會,找過教育局、食衛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甚至立法會已通過規管及發展醫學美容的議案,但到現在都是沒有局肯認頭。」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認為,醫學與美容必須分開,而將高風險行為交由醫生處理,並以現行法例規管醫生,具足夠阻嚇性及行之有效:「如果有問題,醫生是可以被釘牌的,這是對一個醫生最大的懲罰。」

齊轟政府嘆慢板

時至今日,醫美事故仍時有聽聞,惟政府至今仍未將有關草案提上立法會,更未立例清晰界定何謂入侵性醫療行為,郭家麒批評政府抱著「少做少錯」心態處理問題:「對口官員都不做事......立法會、政府又將要換屆了,咁耐都係得個講字!」郭家麒明言,目前政府以非法行醫拘捕美容師難以入罪,「因為基本上美容師唔自稱係醫生就告唔入」,促政府儘快著手處理規管高風險美容服務。

食衞局則回應指,已完成加強規管私營醫療機構的公眾諮詢,並已於4月公布了結果,現時正分析和敲定相關技術細節,以期在2016/17年度立法會會期內,把有關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完善私營醫療機構的規管制度。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