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之光!移民澳洲社工創辦華人癌症組織 向病友送暖獲授勳表揚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送別愁眉、拓展歡顏,是姚沈宛(下稱姚太)大半世紀的生死見證。移民澳洲逾40載,她未忘社工基因,於他鄉排除萬難,創立華人癌症組織,為病友們撫慰心靈。
小時候因病入院,是她首度接近死亡領域,嗅到離別氣息:「原來人死咗,就係用塊白布蓋住」;長大後姚太靠得更近,陪伴癌友奮勇抗戰,目睹的是更多人生告別,少不免悲傷難過,但她教病人們活在當下,莫讓此生有憾,期盼臨終者能夠不枉此生,於人生最終章含笑而去。
姚太善跡廣傳,更獲當地政府授勳及被委任為太平紳士,以表揚其貢獻,更成為中大的「傑出校友」。

姚太於澳洲建立維省新生會,為癌症病人出心出力。(陳淑霞攝)

姚太於70年代入讀中大聯合書院社會工作系,畢業後於公立醫院任職社工兩年,她便隨丈夫移民至澳洲。踏足這片陌生他鄉,不但言語及文化通通需要適應,社工資歷更不被當地承認。此路不通,她索性在老公開設的雜貨店幫手,在貨倉內執頭執尾。

社工資歷不獲承認後在貨倉工作 又開設中文圖書店

一年後,她跑去讀書增值,唸圖書管理學,更開設當地首間中文圖書店,成為先頭部隊,更成為當地知名大學入貨的主要批發商,「不過啲客人同我講價,我好易就範,老公成日笑我倒米。」不過,數年後業主收回舖位,這位笑聲爽脆的老闆娘也就跟隨「收山」。

至1981年,維省開設首間老人中心,兜兜轉轉下,姚太重返老本行,「佢哋打晒鑼咁搵社工,因為我識廣東話,所以非我不可」,其後終重獲社工牌,因緣際會下,她更開始帶領華人癌症病者小組,不過當時仍算是義務性質,「仔女仲細,下午要返去湊仔。」

重近社工界後 「瞓身」開展社區服務

癌症與死亡沾邊,是華人禁忌,病人亦不會主動透露病情,到醫院作外展「釣魚」是唯一渠道,成功網羅的病友們,則帶到家中聚會,互訴煩惱。姚太不諱言,當時愈做愈起勁,「吃緊飯有人打嚟,肯定傾足個半鐘,搞到仔女都忍唔住放低筷子,蚊咗我條電話線」,後來她半開玩笑式詢問兒子:「你會唔會養我?」在仔女及老公支持下,姚太正式「瞓身」,開展其社區服務。

維省新生會屹立墨爾本多年,一直靠熱心義工支持運作,及至6年前,始僱用首名受薪員工。姚太(左3)與義工及職員合照。(受訪者提供)

沒豐厚財源起家,姚太領著些微政府津貼及善款,開始籌組維省新生會,「叫新生,因為好聽啲」,宣傳防癌講座、開互助小組、個案跟進等,小至籌募假髮、張羅病人拐杖,大至協助處理身後事等,由生到死,姚太與義工隊一手包辦,只要是能力範圍之內,她甚少「托手踭」,「真係一條龍服務」,新生會慢慢擴大規模,成為當地少數華人癌症支援組織,中心內滿佈亞洲面孔,以熟悉母語互相扶持,是姚太最大欣慰。

為病人籌辦慈善音樂會

罹患癌症是噩耗,也是漫長戰役。與其愁容滿面,她教病友們活在當下,把握倒數時光,她開辦興趣班鼓勵眾人唱歌、做話劇及跳舞等,將歡樂融入,亦注入希望:「好返就咩都可以做」。她籌辦由病友踏台板的慈善音樂會,「當初人人都大潑我冷水,但已經第7屆喇」。

好生不如好死,眼見病友們受癌魔折磨,遊走死門關,姚太有感而發,「有時候活得痛苦,解脱可能係好事」,她期盼臨終者能夠不枉此生,於人生最終章含笑而去。話雖如此,作為至親,又豈能處之泰然?一直擔任陪伴及旁觀者的姚太,不諱言曾經歷切膚之痛,媽媽突然卒逝,對其造成重創,「媽媽本來準備擺80大壽,點知突然驗出晚期腸癌」,未幾便返魂乏術,她痛心悲憤,亦體會到親友去世的巨變。

失去至親,姚太亦難忘傷痛。(陳淑霞攝)

情緒支援 應讓對方盡情哭訴

談論生死,於本港是忌諱,即使遠在澳洲,仍屬非主流。新生會提供哀傷輔導,為家人提供情緒支援,「講節哀順變係好唔恰當,係風涼話」,她主張讓對方盡情哭訴,曾有男士妻子早逝,在其面前放聲痛哭:「多謝你畀我喺女人面前喊」,於她而言,這是讓家人釋懷的開端,亦是最佳陪伴。

生命影響生命,姚太(中)鼓勵病友及家屬們做義工,感受助人的喜悅。(受訪者提供)
姚太回母校與學弟、學妹們分享過去點滴。(中大提供)

4年前獲頒發勳銜 本年更委任為太平紳士

姚太4年前獲澳洲政府頒發勳銜,表揚其社區貢獻,本年更獲委任為澳洲維省太平紳士,面對未來,雖已屆退休之齡,她卻不言休,魄力依然,並計劃將新生會進一步擴展至西區,「做到唔得先會低頭」。

中大今年成立「傑出校友訪問計劃」,姚太是首位講者,她早前專程返港,與校內師弟妹們分享經歷,勉勵新一代。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