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9年潮語卡】兒童篇:普教中

撰文:何敬淘
出版:更新:

回歸加上內地經濟起飛,跟內地打交道、拓展大陸市場,均令學習普通話變得愈來愈重要。政府更期望以普通話教中文(普教中)為課程發展的遠程目標,不過這做法近年惹來不少批評,有家長對普教中趨之若騖,有家長就對普教中堅決說不。

手機app用戶,請按此連結到網頁看潮語卡正面與背面內容。

解釋:
「普教中」是指香港中、小學「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
例句:
1. 陳太力撐普教中對其兒子寶寶學中文有好處,日後可以到國內發展,而寶寶心底不喜歡,但寶寶不說。
2. 小明是普教中的學生,跟街邊小販說:「可以賣一串魚丸子給我嗎?」小販回應說:「你講咩呀?」

出處:

在香港,多數人講廣東話是常識吧。不過,回歸早年,不少人對下一代學普通話相當關注,認為學好普通話,能夠開創新天下,(實情部分人關注的,應該是拓展賺人民幣能力)。憑著這份對普通話的熱情、相信「我手寫我口」有助學生寫作,政府就在無任何學術研究,支持普通話有助學生學中文之下,決意將「普教中」列為遠程目標,其後更撥款支持學校轉用「普教中」。

早年,多數是較優的學校、成績較好的學生,才會接受「普教中」,不少家長更對此趨之若騖,近年,開辦「普教中」的學校愈來愈多。所以,現時不少學生上中文課,都是以普通話為主要教學語言。

不過,香港社會一直有聲音質疑「普教中」是政治任務、是赤化工程,目的是消滅港人的身份意識。「普教中」爭議近月越燒越烈,更有部分實事求事的學界,逐漸發現「普教中」可能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更有校長直接承認「普教中」打擊學習興趣,教學效能上簡直「倒蝕」。近月小學派位,有本地爸爸明言要入「粵教中」學校,亦有學校重返「粵教中」愒抱,可謂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普教中」對學生學中文到底有沒有好處?或者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想像到學生把「魚蛋」說成「魚丸子」、「沙津」說成「沙拉」,或者日後學校要額外開一科「生活粵語」,好等「普教中」的學生,日常生活不會有大問題。畢竟,在香港,魚蛋叫魚蛋,是常識吧。

新聞事件:

教育局在2015年底進行修訂中文科課程指引諮詢,提出繼續以「普教中」為遠程目標。但其實局方早在同年5月,已接獲教育大學「普教中」研究,研究結果之一,是無證據證明「普教中」有助學生學習中文,諮詢對此隻字不提。